某些气体如乙炔,乙烯,环氧乙烷等,即使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能被点燃爆炸,其实质是一种( )。

A:液相爆炸 B:固相爆炸 C:分解爆炸 D: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

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最强烈的浓度是( )。

A:爆炸极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下限 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某年某月某日晚,某人造革厂三分厂牛津布车间发生爆燃并引发火灾。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火灾烧毁车间内部分成品及半成品,烧损一套涂层生产线,火灾面积达670 ㎡,直接经济损失折款25万余元。事故经过:某人造革厂三分厂牛津布车间在生产时突然发生爆燃,并引燃车间内堆放的成品及半成品,火势迅速蔓延扩大,当班工人随即报警。18时53分,消防大队接警后立即派遣3辆消防车赶赴现场;19 时13分,消防车赶到现场,此时车间已是一片火海,火势正在向邻近厂房迫近,消防官兵迅速展开扑救。19时30分左右,消防大队领导赶到现场,指挥灭火及救援工作。经紧急排查,认定现场还有四名职工。19时43分,进入火灾现场救援人员搜寻到两名工人,并确认已死亡;20 时05分,大火被彻底扑灭;20时10分,另两名工人在火场被找到,确认也已死亡。火灾中另有两名工人受伤。 据调查,该厂生产涂层布所用涂层原料主要是丙烯酸酯树脂涂层胶(主要成分为丙烯酸酯树脂和甲苯,其中甲苯含量为80%-81%,经取样测定样品的开口闪点低于19℃)和958稀释剂(经取样测定样品中含60%的甲苯,样品的开口闪点低于19℃)混合后的胶料。事发当日下午该车间正常生产170 t涂层布,其用胶料量为每平方米布32 g,布料行走速度为每分钟34 m。到18时左右,开始转为生产600D涂层布,其用胶料量为每平方米布80 g,布料行走速度调至为每分钟17 m,至事故发生时已生产600D涂层布约650 m。由于转产600D涂层布后,用胶料量大为增加,而烘箱内加热温度不变,排风量不变,因而在烘箱内的挥发量增大。 经调查分析,该涂层生产线在烘干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甲苯等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由于烘箱不能及时将烘箱内挥发出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排出,烘箱内充满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另外整个涂层生产线没有消静电装置,尤其卷料部分没有消除静电的措施,在涂布干燥后的卷取作业中,产生较高的静电位。卷取端涂布的表层首先开始燃烧,火焰很快传播至烘箱,引爆烘箱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并导致厂房内发生火灾。 经调查分析,该企业对化学危险物品的采购,保管,领用等没有规定。所购买的化学原料无危险标志,安全标签和无安全技术说明书;企业对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没有严格的检验入库,领用等制度,没有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化学危险物品的危害,防护,应急等知识的教育。大量成品,半成品放置在生产车间内,厂区内化学危险物品乱堆乱放情况严重。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安全防火责任制,没有对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根据上述材料,引起燃爆的原因是( )。

A:明火 B:电火花 C:静电 D:短路

一般来说,可燃气体的( ),则它的燃爆危险性越大。

A: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大 B: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小 C:爆炸下限数值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大 D:爆炸下限数值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小

当一种物质既具有燃爆特性又具有毒性时,则人员伤亡按( )进行测算。

A:燃烧燃爆伤害模型 B:毒物扩散伤害模型 C:两者中较重的情况 D:两者中较轻的情况

在正常运行或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称为()。

A:隔爆型 B:正压型 C:本质安全型 D:增安型

2008年,G淀粉公司雇佣临时人员把仓库改造成第三生产车间。该车间为长80m、宽50m、高15m的桁架砖混结构建筑,分成打包间和产品暂存间。打包间用7m高砖墙与暂存间分隔。打包间内有打包机8台、振动筛8台。振动筛安装在6m高的二层钢制平台上,振动筛内筛子采用木质框架,筛子四角与振动筛用铁质螺栓连接。振动筛开关和电动机为防爆电器设备。2010年3月10日10时30分,当班班长甲发现4号打包机故障,二层钢制平台滞留了大量淀粉,正散落到打包间地面。甲关停4号打包机,并向车间主任报告。14时,甲带领10名工人到二层钢制平台清理淀粉。一部分工人使用扫把、铁锹等工具清理平台上的淀粉,装包后,通过楼梯把成包淀粉滚落到打包车间地面,或从二层平台直接将淀粉包扔到打包间地面。另一部分工人用铁制扳手卸下筛子,用铁棍敲打清理筛子上的淀粉。当清理工作进行到15时10分时,突然发生燃爆,而后发生多次爆炸,打包间一片火海,第三生产车间厂房的四面墙体全部倒塌。事发时,打包间和暂存间分别有作业人员19人和79人。事故导致18人死亡、7人重伤、38人轻伤。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搜救人员多次进入车间搜救,利用切割机、生命探测仪、液压顶杆、起重气垫等装备进行救援,并在厂房周边同时用消防水枪降温,防止再次燃爆。

指出引起此次淀粉燃爆的基本条件。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包括消除或減少爆炸性混合物,消除可燃源、隔离和间距、爆炸危险环境接地和频率等。”下列爆炸危险环境电防火燃爆技术的要求中,正确的是()。

A:在危险空间充填清洁的空气,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B:隔墙上与变、配电室连通的沟道、孔洞等,应使用难燃性材料严密封堵 C:设备的金属部分,金属管道以及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必须分别接地 D:低压侧断电时,应先断开闸刀开关,再断开电磁起动器或低压断路器

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能给人以电击,下列燃爆事故中,属于静电因素引起的是()。

A:司机小张跑长途用塑料桶盛装汽油备用,当他开到半路给汽车加油发生燃爆 B:实验员小王忘记关氢气阀门,当他取出金属钠放在水中时产生燃爆 C:实验员小李忘记关氢气阀门,当他在操作台给特钢做耐磨试验时产生燃爆 D:维修工小赵未按规定穿防静电服维修天然气阀门,当他用钢制器具时产生火花,发生燃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