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

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A:10 B:20 C:9 D:18 E:19

患者,女,53岁。阵发性腹部绞痛2天入院,入院诊断胆道结石。入院后2小时,患者表情淡漠,意识恍惚。查体:T39.2℃,P116次/分,BP80/60mmHg(10.6/8kPa),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右上腹部肌紧张,深压痛。血白细胞计数22x10/L。

患者紧急行胆管切开引流术,并做"T"形管引流。"T"形管引流护理正确的是

A:鼓励患者术后当日早期下床活动 B:"T"形管留置1周即可拔管 C: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高于腹部切口 D:"T"形管造影显示通畅后可考虑立即拔管 E:"T"形管阻塞后不可加压冲洗

某男性患者,63岁。因"胸背部疼痛3月余,加重1天"入院。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多,T9、T10椎体骨质破坏。纤维支气管镜于右上肺叶支气管处见新生物,活检示:低分化腺癌。骨ECT示:T9、T10、L1、右侧第5肋骨转移性病变。头颅MRI、腹部B超均未发现异常。

若对T9、T10椎体进行放疗,那么镇痛作用维持时间最短的照射剂量与剂量分割是

A:D40Gy/20F B:D30Gy/10F C:D20Gy/5F D:D8Gy/1F E:D6Gy/1F

某男,56岁,低热、乏力、胸背痛2个月,劳累后加重,查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质淡白苔少,脉细弱,T9~10椎体压痛,拾物试验(+)

若胸椎X线片显示T9~10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椎旁有软组织阴影,血沉增快,胸部平片示右上肺有钙化灶,其诊断首先考虑为

A:T9~10椎体肿瘤 B:化脓性脊柱炎 C:胸椎结核 D:椎间盘炎 E:胸椎骨转移瘤

某男性患者,27岁,低热、咳嗽、胸痛3周。体检:T38.2℃,面色较苍白,全身皮肤无黄染,颌下和颈部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BC5.0×10/L,RBC3.53×10/L,PLT123×10/L。胸片示右上肺广泛性浸润阴影。

患者抗结核、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且CD4+T细胞数明显下降,仔细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19岁时曾在县医院拔过一枚龋齿,为明确诊断,需做的重要检查是

A:血培养 B:HIV抗体检查 C:NBT还原试验 D:CD4+T细胞流式分析 E:支原体抗体检查

某男性患者,64岁,因"胸背部疼痛3个月余,加重1天"入院。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多,T9、T10椎体骨质破坏。纤维支气管镜于右上肺叶支气管处见新生物,活检示:低分化腺癌。骨ECT示:T9、T10、L1、右侧第5肋骨转移性病变。头颅MRI、腹部B超均未发现异常。

若对T9、T10椎体进行放疗,那么镇痛作用维持时间最短的照射剂量与剂量分割是

A:DT40Gy/20F B:DT30Gy/10F C:DT20Gy/5F D:DT8Gy/1F E:DT6Gy/1F

某男性患者,27岁。低热、咳嗽、胸痛3周。体检:T38.2℃,面色较苍白,全身皮肤无黄染,颌下和颈部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BC5.0×10^9/L,RBfi:3.53×10^12/L,PLT123×10^9/L。胸片示右上肺广泛性浸润阴影。

患者抗结核、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且CD4+T细胞数明显下降,仔细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19岁时曾在县医院拔过一枚龋齿,为明确诊断,需做的重要检查是

A:血培养 B:HlV抗体检查 C:NBT还原试验 D:CD4+T细胞流式分析 E:支原体抗体检查

选择制造下列工具所用的材料:木工工具();锉刀T12;手锯锯条T10。

A:T8A钢; B:T10钢; C:T12钢;

通常所指的3/5t吊杆或5/10t吊杆是指单杆操作的起重量为()。

A:5t或10t B:3t或5t C:3t或10t D:5t或5t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