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岁初孕妇,妊娠39周,不规律宫缩有2日,阴道少许血性黏液,查血压136/96mmHg,子宫长度38cm,腹围106cm,胎心158次/分,宫缩持续32秒,间隔5分钟,肛查宫口1cm,缩宫素激惹试验出现早期减速。

产妇入院后行温肥皂水灌肠,1小时后阵缩频发,宫缩持续40秒,间隔2~3分钟,胎心140次/分,先露S,宫口开大2cm,血压130/88mmHg。此时不当的处理是

A:鼓励进食,增加营养 B:每隔1小时听胎心 C:检查有无头盆不称 D:左侧卧位 E:静滴缩宫素加速产程

患者女性,24岁,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右叶内有一1cm大小的孤立结节,无任何自觉症状。

提示:手术治疗2年后,患者右颈部出现一个1cm大小肿大淋巴结。应采取的治疗是

A:放射性I1治疗 B:对右颈部淋巴结行局部放射治疗 C:再改行甲状腺全切除及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D:口服甲状腺素,使血中TSH下降至“0” E: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同时探查同侧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对可疑者行病理检查

患者女,64岁。因“痰中带血2个月”就诊。胸部CT提示右中叶近心缘旁占位,直径3 cm左右,边界清晰,可见胸膜牵拉征。既往有右侧甲状腺肿大病史20年,左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行手术切除史5年。若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右中叶)肺混合型腺癌,2.0 cmx2.0 cmx2.5 cm,侵及肺膜,未侵及支气管,断端阴性;淋巴结转移:隆突下1/5,R4 1/2。

下一步治疗方案,正确的是(提示右中叶近心缘旁占位,直径3 cm左右,边界清晰,可见胸膜牵拉征。既往有右侧甲状腺肿大病史20年,左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行手术切除史5年。若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右中叶)肺混合型腺癌,2.0 cmx2.0 cmx2.5 cm,侵及肺膜,未侵及支气管,断端阴性;淋巴结转移:隆突下1/5,R4 1/2。)

A:术后定期随诊,每3个月复查胸LDCT及肿瘤标志物等; B:术后1个月左右进行辅助化疗 C:术后1个月左右辅助放疗 D:术后辅助化放疗 E:中药及免疫支持治疗

患者男性,52岁。近2个月来时常刺激性咳嗽,无痰,近1周来咳嗽加重,咯血,低热及胸痛。有30余年吸烟史。胸片示右上肺可见3cmx4cm大小阴影。查体:T:36.2℃,P:75次/分,R:16次/分,BP:120/85mmHg。

提示:CT报告右上叶3.5cm直径不规则的高密度肿块阴影,同侧肺门1cm淋巴结肿大,纤支镜检为鳞癌,B超检查无异常,左锁骨上未扪及肿大的淋巴结。根据肺癌TNM分期标准,应为

A:TNM B:TNM C:TNM D:TNM E:TNM F:TNM

某男性患者,21岁,福建人,因“头痛7个月,右眼复视1个月”来诊。无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查体:鼻咽右顶后壁结节样肿物,表面坏死,覆盖分泌物,右颈Ⅱ区可触及1枚淋巴结,2 cm×2 cm,质中,活动,无压痛;脑神经检查:右侧展神经麻痹。

患者的AJCC分期(第7版)是( 提示 鼻咽肿物活检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MRI肿物侵犯右侧咽旁间隙,斜坡骨质破坏,侵犯右侧海绵窦,右颈Ⅱ区1枚淋巴结,1.5 cm×1.5 cm。腹部B型超声、骨ECT及胸部X线片未见转移。)

A:T2N1M0 B:T3N1M0 C:T3N2M0 D:T4N1M0 E:T4bN1M0 F:T4N2M0

某女,51岁,2天前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上象限包块,约3cm×4cm大小,边界不清,局部皮肤凹陷,右腋窝可及直径1cm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可。

经过术前治疗,包块缩小至2cm。施行保乳手术,其术后必不可少的治疗是

A:放疗 B:内分泌治疗 C:免疫治疗 D:生物治疗 E:抗感染治疗

某女.51岁,2天前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上象限包块,约3cm×4cm大小,边界不清,局部皮肤凹陷,右腋窝可及直径1cm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可。

经过术前治疗,包块缩小至2cm。施行保乳手术,其术后必不可少的治疗是

A:放疗 B:内分泌治疗 C:免疫治疗 D:生物治疗 E:抗感染治疗

某男性患者,26岁,1个月前出现左睾丸疼痛,并可触及左侧睾丸肿块约2cm×1cm×2cm大小,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行睾丸切除术病检为精原细胞瘤。

进一步检查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约3cm×2cm×2cm,胸腔未见异常,按Royal Mars-den医院分期为

A:Ⅰ期 B:ⅡA期 C:ⅡB期 D:ⅡC期 E:Ⅲ期

某市卫生监督所对曙光小学进行物质环境检查,该校为学生配备的桌椅为升降式。抽查5年级1班10名学生,结果如下:(单位cm)

但是对于身高140cm以上者桌椅高差应加

A:0.5~1cm B:1~2.5cm C:2.5~4cm D:4~4.5cm E:5~6cm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