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婴儿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可随粪便排出,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引起肠外感染。大肠埃希菌中的致病菌株能引起轻微腹泻至霍乱样严重腹泻,并能引起致死性并发症。
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机制不包括
A: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 B:大肠埃希菌的菌毛 C:内毒素 D:大肠埃希菌的Vi抗原 E:肠毒素
患者男,43岁,因胃溃疡穿孔,在全身麻醉下行毕I2式胃大部切除,腹腔引流术。术后返回病室,生命体征稳定,切口敷料干燥。胃肠减压吸出暗红色液体50ml。
胃肠减压的目的不包括
A: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 B:促进胃肠吻合口愈合 C:维持正常体液平衡 D: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E:减轻胃肠道内压力
某男性患者,33岁,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多年,上腹部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迅速遍及全身。查体.体温38.5℃,脉搏108次/分,血压12.3/9.7kPa,上腹及右下腹均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肠鸣音及肝浊音消失。
行胃肠减压的目的正确的是
A: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 B: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 C:有利于炎症局限 D:预防体液丢失 E: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李某,患急性胃肠炎来院接受耳针治疗。
治疗李某胃肠炎处方中不太正确的穴位是
A:胃 B:大肠 C:交感 D:肾上腺 E:肾
大肠腺与小肠腺相比
A:杯状细胞多 B:肠腺长而直 C:嗜银细胞少 D:无潘氏细胞 E:以上均是
关于胃、小肠及大肠解剖,以下正确的是
A:胃后壁隔着小网膜囊与胰腺、膈脚、左肾、左肾上腺及腹膜后大血管相邻 B:胃3/5在中线左侧腹部,2/5在中线右侧腹部 C:十二指肠分为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均位于腹膜后 D: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壁中部 E:大肠包括回肠、盲肠和阑尾、结肠和直肠
邢某,患急性胃肠炎来院接受耳针治疗。
治疗邢某胃肠炎的所取大肠穴定位在
A:在耳轮脚上方内1/3处 B:在耳轮脚上方内2/3处 C: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 D:在耳轮脚上方外1/3处 E:在耳轮脚下方内1/3处
牛大肠部分为
A:初袢、旋袢、终袢 B: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 C:向心回、中心曲、离心回 D:盲肠、结肠、直肠 E: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属于大肠的部分 ( )
A:盲肠 B:回肠 C:横结肠 D:直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