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0岁。因纳差,剑突下疼痛,消瘦入院。胃镜示胃体近小弯侧一巨大溃疡,边缘不整,呈堤坝状隆起,溃疡底部污秽。
溃疡型胃癌与慢性胃溃疡的肉眼形态的区别错误的是 ( )
A:恶性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 B:恶性溃疡一般直径>2.5cm C:恶性溃疡底部不平,污秽 D:恶性溃疡皱襞中断或消失 E:恶性溃疡底部可有坏死出血
病人男性28岁,怀疑溃疡病穿孔收入院。
在收集护理资料时下列哪项最能确认溃疡穿孔的存在
A:发热,体温38℃ B:血象升高 C:上腹疼痛 D:膈下游离气体 E:肠鸣音减弱
病历:女性,38岁。间断发作下腹部疼痛伴腹泻3年,排便4~5次/天,脓血便,排便后疼痛可缓解。曾行结肠镜检查见充血,糜烂及浅表小溃疡。
提问: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的典型表现是
A:盲肠可见多发浅溃疡 B:回肠末端可见纵行溃疡并狭窄 C:乙状结肠可见节断性分布的浅溃疡,易出血 D:直肠可见菜花样隆起性病变 E:直肠,乙状结肠可见连续性分布的病变 F:病变处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可见多发糜烂或浅溃疡,质脆,易出血
某女性患者,45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近改变了以往饭后3小时疼痛的规律,经常餐后腹痛,近3日来呕出大量隔夜宿食。
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指征正确的是
A:胃溃疡疑有癌变 B:多次上消化道少量出血 C:器质性幽门梗阻 D:质子泵阻滞剂停药后复发 E:以上全都是
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病人联合应用兰索拉陛唑、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治疗。
提示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又称为消化性溃疡,合理的药物治疗可获满意效果。下列有关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联合应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是为了提高疗效、根除幽门螺杆菌、降低溃疡复发率 B:阿莫西林是广谱、耐酶的-内酞胺类抗生素 C:替硝唑是甲硝唑的衍生物,有很强的抗厌氧菌作用 D:克拉霉素可以替换替硝唑 E:必要时可联合应用兰索拉唑、铋盐、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治疗
某男性患者,32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10年,加重2个月"为主诉入院。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T36.6℃,P80次/分,BP120/70mmHg。巩膜无黄染。无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阴性,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2个月前本院胃镜提示:胃窦溃疡(A2期),十二指肠溃疡(H1期)。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
以下哪些不属于特殊类型的溃疡
A:胃窦溃疡 B:幽门管溃疡 C: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球后溃疡 E:巨大溃疡 F: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G:无症状性溃疡 H:复合溃疡
某女性患者,39岁,间断发作下腹部疼痛伴腹泻3年,排便4~5次/天,脓血便,排便后疼痛可缓解。曾行结肠镜检查见充血、糜烂及浅表小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的典型表现是
A:盲肠可见多发浅溃疡 B:回肠末端可见纵行溃疡并狭窄 C:乙状结肠可见节断性分布的浅溃疡,易出血 D:直肠可见菜花样隆起性病变 E:直肠、乙状结肠可见连续性分布的病变 F:病变处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可见多发糜烂或浅溃疡,质脆,易出血
某女性患者,36岁,下唇疼痛1周就诊,有类似病史5年,每个月发作2次,发作部位不固定,7天左右可自行愈合。检查发现下唇、左舌腹、右颊黏膜共有3个圆形溃疡,溃疡周边有红晕,表面覆有浅黄色假膜。
若患者同时伴有外阴溃疡和虹膜睫状体炎,则最可能的诊断是
A:创伤性溃疡 B: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C:药物过敏性口炎 D:白塞病 E:口腔单纯性疱疹
某女性患者,45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近改变了以往饭后3小时疼痛的规律,经常餐后腹痛,近3日来呕出大量隔夜宿食。
最易发生幽门梗阻症状的溃疡是
A:胃角溃疡 B:胃窦溃疡 C:球后溃疡 D:幽门管溃疡 E:胃多发性溃疡
Cushing溃疡是指( )
A:胃多发溃疡 B:复合性溃疡 C:胃底和胃体部溃疡 D:烧伤所致的应激性溃疡 E:中枢神经病变所致的应激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