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的作者是
A:孙思邈 B:张元素 C:张仲景 D:成无己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悸》提出心悸病因不外为
A:气虚 B:血虚 C:阳虚 D:痰饮
"伤寒"是指
A:寒邪伤于脏腑 B:寒邪伤于肌表 C:寒邪伤于筋脉 D:寒邪入于血分 E:寒邪伤于关节
伤寒初期
A:伤寒第一次菌血症 B:伤寒第二次菌血症 C:伤寒肠道并发症 D:伤寒后再燃 E:伤寒后复发
某县人口50万,约80%居民以河水为饮用水,该县设有一传染病科的综合医院,其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水中。该县1986年1~11月份伤寒发病人数达1063例,超过该县历史(1958~1985年)同期发病人数的6.9倍。初步调查,发现患者集中于河水排污口的下游地带。这一地区居民饮用河水者的伤寒发病率为6.5%,而饮用地下水者的伤寒发病率为0.62%。
确定居民伤寒流行与饮用水无关的是
A:城市污水排出口检出伤寒杆菌 B:绝大多数伤寒患者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C:城市污水排出口下游检出伤寒杆菌 D:医院污水排出口检出伤寒杆菌 E:伤寒患者排泄物中检出伤寒杆菌
"伤寒"是指( )
A:寒邪伤于脏腑 B:寒邪伤于肌表 C:寒邪伤于筋脉 D:寒邪伤于血分 E:寒邪伤于关节
伤寒初期()
A:伤寒第一次菌血症 B:伤寒第二次菌血症 C:伤寒肠道并发症 D:伤寒后再燃 E:伤寒后复发
伤寒恢复期()
A:伤寒第一次菌血症 B:伤寒第二次菌血症 C:伤寒肠道并发症 D:伤寒后再燃 E:伤寒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