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6岁。冠心病多年。胸闷,心慌2年余,1年前有脑血栓史。查体:心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室律120~180次,有脉搏短绌。

该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是

A:所有心房颤动均应转为窦性心律 B:所有该心律失常均用电击转复心律 C:所有该心律失常转复后,在一定时间内应服用药物以维持窦性心律 D:所有该心律失常均可用心得安 E:所有该心律失常均可用洋地黄

男性,48岁。4年前开始心悸,每年发作4~5次,发作时感心悸胸闷,持续约30分钟可自然终止,有时可持续3~6小时不等,现因胸闷心慌来诊。查体:血压95/60mmHg,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心率116次/分,脉搏不齐,102次/分。肝脏增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关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不恰当的观点为

A:缓解和消除心律失常的症状 B:纠正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C:终止致命性心律失常 D: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E:防止心律失常复发 F:所有心律失常都可能导致威胁生命的情况发生,必须治疗

患者女性,65岁,Holtor发现运动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短阵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并伴有ST段水平下移大于0.15mV,休息后可减少。平静时心电图正常。有慢性咳嗽史30年,糖尿病,高脂血症史15年。查体:血压140/90mmHg,心率78次/分。双肺正常,心脏稍向左扩大,心律不整,期前收缩5~8次/分,心尖部可闻第四心音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针对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措施,最合理的

A:I1B类+I2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B:I1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C:I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D:I1C类+I2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E:I2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属于冲动传导异常的心律失常是

A:逸搏心律 B:预激综合征 C:心房扑动 D:心房颤动 E:窦性心动过速

某中学生约半月前感冒发烧3天,一直有疲劳感,昨日起感心慌、胸闷、乏力加剧,查脉搏55次/分,律不齐,心电图示P-R间期固定,部分P波后有QRS波脱漏象,临床考虑"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收入监护病房治疗。该同学担心功课再三要求出院

该学生的心律失常诊断为

A: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B:第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C:第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交界性逸搏心律

某女性患者,66岁,Holtor发现运动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短阵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并伴有ST段水平下移大于0.15mV,休息后可减少。平静时心电图正常。有慢性咳嗽史30年,糖尿病、高脂血症史15年。查体:血压140/90mmHg,心率78次/分。双肺正常,心脏稍向左扩大,心律不整,期前收缩5~8次/分,心尖部可闻第四心音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针对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措施,最合理的

A:ⅠB类+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B: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C: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D:ⅠC类+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E: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某男性患者,49岁,4年前开始心悸,每年发作4~5次,发作时感心悸胸闷,持续约30分钟可自然终止,有时可持续3~6小时不等,现因胸闷心慌来诊。查体:血压95/60mmHg,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心率116次/分,脉搏不齐,102次/分。肝脏增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关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不恰当的观点为

A:缓解和消除心律失常的症状 B:纠正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C:终止致命性心律失常 D: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E:防止心律失常复发 F:所有心律失常都可能导致威胁生命的情况发生,必须治疗

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属于冲动形成异常的心律失常是

A:房内传导阻滞 B:窦性心律不齐 C:室内传导阻滞 D:预激综合征 E:窦房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75%~95%发生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发病后1~2d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通常是

A:逸搏心律 B:预激综合征 C:传导阻滞 D:房性心律失常 E:室性心律失常

患者,男性,62岁,Holtor发现运动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短阵成对室早,并伴有ST段水平下移大于0.15mv,休息后可减少。平静时心电图正常。有慢性咳嗽史20年,糖尿病、高脂血症史10年。查体:血压140/90mmHg,心率76次/分。双肺正常,心脏稍向左扩大,心律不整,早搏5~8次/分,心尖部可闻第四心音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针对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措施,下列哪项最合理

A: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B: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C: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D:IC类+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E:Ⅲ类+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