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28岁。咳嗽,咳黄色脓痰2日。查体:双肺呼吸音粗,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与流行性感冒相鉴别,最主要在于
A:起病急 B:全身症状轻 C:白细胞增高 D:肺部啰音 E:胸片
女性,17岁,咽痛,高热,肌肉酸痛,乏力1天,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以下有关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机制,哪项不正确
A: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 B:病毒核蛋白与上皮细胞核蛋白结合,在核内组成DNA C:糖蛋白受体暴露,血凝素与受体结合,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上,继而穿入细胞内 D:流感病毒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黏蛋白水解 E:复制的子代病毒通过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以出芽形式排出上皮细胞,由此扩散感染,使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
女性,17岁,咽痛,高热,肌肉酸痛,乏力1天,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以下实验室检查中,不支持流行性感冒诊断的是
A:口腔含漱液分离出病毒 B:鼻咽分泌物分离出流感病毒 C: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 D: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E: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下列各种特殊类型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别为
流行性感冒病毒
A:化脓性扁桃体炎 B:咽结合膜热 C:流行性感冒 D:疱疹性咽峡炎 E:急性鼻炎
某女性患者,17岁,咽痛,高热,肌肉酸痛,乏力1天,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以下有关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机制,哪项不正确
A: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 B:病毒核蛋白与上皮细胞核蛋白结合,在核内组成DNA C:糖蛋白受体暴露,血凝素与受体结合,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上,继而穿入细胞内 D:流感病毒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黏蛋白水解 E:复制的子代病毒通过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以出芽形式排出上皮细胞,由此扩散感染,使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
某女性患者,17岁,咽痛,高热,肌肉酸痛,乏力1天,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以下实验室检查中,不支持流行性感冒诊断的是
A:口腔含漱液分离出病毒 B:鼻咽分泌物分离出流感病毒 C: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 D: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E: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某女性患者,17岁,咽痛,高热,肌肉酸痛,乏力1天,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以下有关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机制,哪项错误
A: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 B:病毒核蛋白与上皮细胞核蛋白结合,在核内组成DNA C:糖蛋白受体暴露,血凝素与受体结合,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上,继而穿入细胞内 D:流感病毒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黏蛋白水解 E:复制的子代病毒通过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以出芽形式排出上皮细胞,由此扩散感染,使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
某男性患者,29岁,咳嗽,咳黄色脓痰2天。查体:双肺呼吸音粗,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与流行性感冒相鉴别,最主要在于
A:起病急 B:全身症状轻 C:白细胞增高 D:肺部啰音 E:胸片
某村小学有6个班200名学生。2017年11月3日至6日, 共出现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等症状的学生40人,其中35人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本案例中的流行性感冒疫情性质是
A:散发 B:聚集督 C:暴发 D:流行 E:大流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