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7岁。活动后心悸,气短半年,平素身体健康。体检:体温36.2℃,脉搏82次/分,血压105/49mmHg,胸骨左缘二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予此病人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以下哪些正确

A:多选用右后外侧切口,四肋间入胸 B:切开纵隔胸膜上至左锁骨下动脉的根部,下至肺门 C:分离导管,应先锐性分离导管前壁,再分离导管下缘,上缘,最后用小直角钳由上向下分离导管下壁 D:结扎导管前应保持动脉压在10.7kPa(80mmHg)以上 E:结扎导管应先结扎动脉导管肺动脉端,再结扎主动脉端 F:对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应采用加垫卷四头结扎法 G:动脉导管结扎后,应检查导管三角区震颤是否消失,观察动脉压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患者女,56岁,来院体检。肾B型超声:左肾肿物,约8.0 cmx7.0 cmx9.0 cm。IVP:左肾不显影。

先给患者行肾动脉栓塞术,再行手术,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术中出血 B:减少术中粘连 C:使肿物缩小 D:防止术中扩散 E:术中不用结扎肾动脉

患者,男性,58岁,肥胖,高血压史7年,并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用心痛定控制良好,多波动于130~160/70~90mmHg。近半年来血压升高明显,多种降压药物控制不理想,双肾动脉造影示局限性狭窄,左肾狭窄达30%,右肾狭窄达75%

患者双肾动脉的可能病变是

A: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B:动脉壁囊性变 C:动脉壁炎性增生 D:动脉粥样硬化 E: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大

男性,48岁。查体时B超检查发现左侧肾下极有一4.5cmx3.2cm实性占位,肾门处有一直径1.5cm的肿物。静脉肾盂造影:两肾无异常改变。

若肿瘤巨大,先行肾动脉栓塞,然后再手术。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术中出血 B:便于清除脂肪,淋巴组织 C:使肿瘤缩小 D:术中不用结扎肾动脉 E:防止肿瘤扩散

某男性患者,45岁,因“不明原因间断性发热伴右下腹痛5年,再发6 d”来诊。患者5年前曾因急性右下腹痛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及术后病理可见肠系膜局部出血坏死伴炎性反应,肠系膜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术后症状未缓解。实验室检查:ESR 46 mm/h(↑),CRP 110 mg/L(↑),RF、ANA、ENA、ANCA均(-),乙型肝炎五项均(-),血培养(-)。超声:腹腔干、左肾动脉主干动脉瘤形成,右肾动脉未见异常;左髂总动脉、髂内、髂外及右髂内动脉梭形扩张。

患者经甲泼尼龙、环磷酰胺治疗后好转。2年后复查,ESR 15 mm/h(0~15 mm/h),CRP、SCr、BUN、Ig系列均在正常范围。彩色多普勒超声右肾动脉的彩色血流图和频谱多普勒图如下。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RRA-右肾动脉,AO-腹主动脉)

A:肾动脉狭窄,伴狭窄后扩张 B:肾动脉瘤 C:肾动脉假性动脉瘤 D:肾动脉夹层 E:肾动静脉瘘

某男,49岁。查体时B超检查发现左侧肾下极有一4.5cm×3.2cm实性占位,肾门处有一直径1.5cm的肿物。静脉肾盂造影:两肾无异常改变。

若肿瘤巨大,先行肾动脉栓塞,然后再手术。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术中出血 B:便于清除脂肪、淋巴组织 C:使肿瘤缩小 D:术中不用结扎肾动脉 E:防止肿瘤扩散

某男性患者,59岁,肥胖,高血压史7年,并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用心痛定控制良好,多波动于130~160/70~90mmHg。近半年来血压升高明显,多种降压药物控制不理想,双肾动脉造影示局限性狭窄,左肾狭窄达30%,右肾狭窄达75%

患者双肾动脉的可能病变是

A: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B:动脉壁囊性变 C:动脉壁炎性增生 D:动脉粥样硬化 E: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大

某男,49岁,查体时B超检查发现左侧肾下极有一4.5cm×3.2cm实性占位,肾门处有一直径1.5cm的肿物。静脉肾盂造影:两肾无异常改变。

若肿瘤巨大,先行肾动脉栓塞,然后再手术。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术中出血 B:便于清除脂肪、淋巴组织 C:使肿瘤缩小 D:术中不用结扎肾动脉 E:防止肿瘤扩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