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国际中心正在举行大型车展。 车展主办方在车展入口处设有一个巨型标志牌。 2002 年 6 月 10 日,该市刮起 6 级大风,刮倒了标志牌,当场砸伤两名参观者,并砸坏一名 参观者的私车。两名伤者因治疗所花费的医疗费、误工费共计 5 万余元,私车修理费5000 余元。 问: (1)此案涉及何种民事责任? (2)该种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3)该案的责任应由谁承担?根据何在?

我国于1997年修订的《刑法》的生效方式是( )。

A:从公布之日起生效 B:公布之13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施行 C:全国人大批准后生效 D:全国__批准后生效

我国《刑法》规定了——法定原则,——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和承担的——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

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 B: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 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D: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适用我国《刑法》,但必须是( )。

A: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B: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C: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D:犯罪地国家未对其予以处罚的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 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 )。

A:危害结果 B:危害行为 C:特定犯罪时间、地点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

张某,15周岁,在绑架他人之后将人质残忍地杀害,张某的行为( )。

A:构成绑架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 C: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D:不负刑事责任

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 )

A:法律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B: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D: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甲与乙素有仇怨,一日,两人在市场相遇。乙故意拦住甲,百般辱骂,甲挥舞拳头作势欲打乙。乙拿起旁边卖肉摊上的一把屠刀将甲杀死。乙的行为属(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故意杀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