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政策导向和政策效果,政策制定者()。
A:很难在事前加以预测 B:应该而且能够事前做些预测,并把市场参与者对政策的正常反应作为政策设计的一部分 C:在制定政策时不应过多地考虑 D:以上三个答案均不正确
以下政策中,最早的产业组织政策是( )。
A:促进竞争政策 B:支持垄断政策 C:反垄断政策 D:反倾销政策
补偿政策和汲水政策的区别是( )。
A: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不能是超额的,而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可以超额增长 B: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可以是超额的,而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不可以超额增长 C: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 D: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而补偿对象的调节的是民间投资 E: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只有公共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存在补偿等
劳动政策()。
A:是一种经济政策,也是一种社会政策 B:是一种公共政策,也是一种经济政策 C:是一种经济政策,也是一种群众政策 D:是一种公共政策,也是一种社会政策
土地供应政策的核心是( )。
A:土地供应计划 B:房地产价格政策 C:土地价格政策 D:消费水平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129-132题。
20世纪80年代,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把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1983年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欧洲的“尤里卡”计划和日本的“今后10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
面对形势,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对高科技发展的问题进行思索。1986年初,陈芳允找到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等科学家,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国外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建议》分析了形势,陈述了发展高技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提出了对策设想。四位科学家决定将《建议》上交给最高领导人__,他们还联名写了一封信。
1986年3月3日,《建议》和信递交给__,3月5日,__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批示引起__层的重视。
从1986年3月到8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组织了200多名各个领域的专家,分成12个小组,对计划进行了反复探讨和论证,最终形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世界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确定了总体目标,共选择了7个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
1986午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纲要》。呈送给__后,他当即批示:“我建议,可以这样定下来,并立即组织实施。”10月,中____扩大会议批准了《纲要》,中央__还决定拨款100个亿,推动这个计划的顺利实施。1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纲要》。1987年2月,计划开始组织实施,成立了国家科委高技术计划联合办公室,国务院高技术计划协调指导小组等,负责决策指挥、协调管理、评估监督等工作。
因科学家提出《建议》和__批示的时间都是1986年3月,所以这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也被称为“836”计划。
从公共政策类型看,“836”计划属于()。
A:政策战略 B:元政策 C:基本政策 D:科技政策
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共调整政策,据此回答第 5~7题: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终于破产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取得多伦战役的胜利 B:“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C:红军三大主力都转移到了陕北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政策评估的特点()
A:对目标价值的评价 B:依据事实的评价 C:对政策实施流程的评价 D:择优政策方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