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有( )。
A:产学研联盟 B:企业--政府模式 C:技术创新小组 D:新事业发展部 E:企业联盟
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组织模式不包括()。
A:企业家 B:内企业家 C:企业技术中心 D:技术创新小组
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组织模式有()。
A:产学研联盟 B:企业-政府模式 C:技术创新小组 D:新事业发展部 E:企业联盟
下列技术创新组合中,( )只接受企业最高主管的领导。
A:技术创新小组 B:新事业发展部 C:企业技术中心 D:内企业家
下列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技术创新必须是以获得商业利益为目标 B:技术创新应该对企业生产条件和要素进行有效组合 C:技术创新内容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D:技术创新是科技、组织、商业、金融等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以下题
所谓创新型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我国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节省的是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创新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既然创新投入对创新型经济意义重大,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建设就尤为重要,这种激励机制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密切。
标准的市场经济理论排斥政府作用,至多是在市场失效以后才需要政府干预。这是在不考虑创新的条件下提出的。而一旦引入创新,就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政府主动介入创新的必要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成果具有溢出效应。创新的知识和技术,不仅创新者受益,社会也会受益。这种外溢性同时也表明,创新不仅要支付私人成本,也要支付社会成本,这种公共性特征不只是靠政府规制来克服仿冒、剽窃等免费搭车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制定重大科技创新的国家计划,并通过公共财政对此类创新进行直接的或引导性的投入。
我国目前的提法是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这是针对以企业为创新源头的技术创新而言的,而对以科技进步为源头的科技创新来说,还应明确以国家目标为导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技术有自主的选择,市场也会通过资源配置来推动创新,但不排斥政府积极介入其自主的研发过程。自主创新的各个阶段与市场的距离大致可确定政府和市场结合作用的界线。离市场越近的阶段,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越大;离市场越远的阶段,政府的作用越大。这意味着在创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阶段,更多地需要政府介入,包括政府提供引导性投资和支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根据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政府介入创新不是代替企业的主体地位,更不是挤出企业的创新投资,而是做更为公共的事情。
关于我国目前的技术创新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国家为创新源头 B: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C:由国家支付创新成本 D:创新成果全民共享
为反映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了解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政策环境以及企业家对创新的认知程度,国家统计局近期对我国工业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2009—2011年间,全国开展创新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8.6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8.8%。其中大型企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83.5%,中型企业为55.9%,小型企业为25.2%。
分行业看,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较为密集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医药制造业(63.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60.9%),专用设备制造业(46.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6.5%)等高技术或中高技术行业。传统制造业及非制造业工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如纺织业为24.2%,采矿业为12.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为15.7%。
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本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28%、31.6%和9.6%,东部地区虽然低于中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开展创新活动企业的数量达到6.1万家。
创新经费来源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调查结果表明,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经费中,企业资金占82.8%,金融机构贷款占9.3%,政府资金占3.4%,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分别占0.8%和3.7%。
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9606.1亿元,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2.7%;新产品出口额为8686.8亿元,占当年全部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11.9%。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分别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1002.4亿元、10404.5亿元和8199.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8.6%、11.1%和7.7%。
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较为密集的行业主要分布在:
A:纺织业 B: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C:医药制造业 D:采矿业
甲企业与某研究所签订合同,委托该研究所对一项技术进行评估。经过评估,该技术开发中的物质消耗为300万元,人力消耗为400万元,技术复杂系数为1.6,研究开发的风险概率为60%,经评估后,甲企业决定立项开发该技术,并从各个部门抽调10人组建新的部门负责攻关。3年后,技术开发成功。甲企业于2017年3月15日向国家专利部门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 2018年6月2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甲企业该项技术发明专利权。
甲企业为开发该项新技术设立的创新组织属于()。
A:企业技术中心 B:内企业 C:新事业发展部 D:技术创新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