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论诗:“()、苗言、华声、实义。”
如何准确理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理论?
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正式形成的作品是()。
A:班固的《咏史》 B:屈原的《九歌》 C:“古诗十九首” D:汉乐府民歌
费长房言九日饮菊酒,可以辟不祥。
白驹过隙:秒表()
A:恩重如山:天平 B:一线希望:皮尺 C:一言九鼎:弹簧秤 D:风驰电掣:测速仪
同学们一定知道“九州大地”、“一言九鼎”词语。相传把全国划为“九州”,并铸造“九鼎”的人是( )。
A:黄帝 B:伯益 C:皋陶 D:大禹
相传禹把全国分为九个州,并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个巨鼎,后来以“九鼎”比喻分量之重,“一言九鼎”由此而来。我国发现的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神树
6.下面选项中内容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诗歌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诗经》多为四言,《使至塞上》是五言,《琵琶行》是杂言。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指三四岁至七八岁,“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岁,“豆蔻”指十三四岁,“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依次指男子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C:“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两句中的“辟”“征”。 D:“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月白风清,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写到了登高、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孝经》记载:“……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这种观念源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九品中正制 D:三省六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