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陕西省和陕北榆林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指出陕南地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并说明理由。(3分)
(2)分析榆林市天然气能源开发的优越条件。(4分)
(3)榆林市地区采掘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水土流失问题,试分析原因。(3分)
(1)钢铁工业(1分)。铁矿资源丰富(1分),煤炭资源丰富(1分)。
(2)天然气资源丰富(1分),天然气分布集中(1分),距离东部市场较近,接近消费市场(1分),西气东输线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1分)。
(3)榆林地区采掘业比例过大,大面积开挖地表,地表植被破坏(1分);黄土高原,土质疏松(1分);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壤容易流失(1分)。
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榆林地区能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4分)
(2)该工业地域发展能源化工基地的主要优势区位有 、 ;主要不利因素是 。(3分)
(3)榆林市能源工业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大 投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重视对产品的深加工,延长 ,同时加大对 的保护。(3分)
(1)储量大 (2分)分布集中(2分) (2)煤、气、盐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水源不足(3分)(3)科技 产业链 环境(3分)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能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18题。 18.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
A: 高新技术工业 B: 食品工业 C: 农产品加工工业 D: 高耗能工业
下图是陕西省和陕北榆林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陕南地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并说明理由。(3分)
(2)分析榆林市天然气能源开发的优越条件。(4分)
(3)榆林市地区采掘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水土流失问题,试分析原因。(3分)
(4)简述榆林地区采掘业发展对当地人口的影响。(3分)
(1)钢铁工业(1分)。铁矿资源丰富(1分),煤炭资源丰富(1分)。
(2)天然气资源丰富(1分),天然气分布集中(1分),距离东部市场较近,接近消费市场(1分),西气东输线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1分)。
(3)榆林地区采掘业比例过大,大面积开挖地表,地表植被破坏(1分);黄土高原,土质疏松(1分);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壤容易流失(1分)。
(4)农业人口向矿区迁移(1分),城市人口比重上升(1分),矿区人口密度增大(1分)。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较20世纪末有所减少,荒漠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抑制。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 图CB28为陕西省榆林地区区位示意图。

图CB28
材料二 图CB29为1990—2010年榆林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示意图。

图CB29
(1)榆林地区地处我国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_高原的交界处,处于____________气候向____________气候的过渡地带。(4分)
(2)榆林地区北部主要受________(外力)作用的影响,而南部主要受________的侵蚀作用。(4分)
(3)试分析1998年以前榆林地区的人地关系矛盾及其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6分)
(4)1998年以来,榆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综合整治,试指出其治理的措施。(6分)
(1)内蒙古 黄土 温带大陆性 温带季风
(2)风力 流水
(3)人地矛盾:总人口和非农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粮食生产等压力不断增大,迫使人们毁林开荒、开垦草原、过度放牧,造成人地关系紧张,人口、粮食、环境呈现恶性循环。问题:北部荒漠化和南部严重的水土流失。
(4)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植树造林、种草,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结构,建设“三北”防护林和南部水土保持林,开展北部治沙、南部打坝淤地等水土保持工程。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陕西省榆林地区区位示意图与红碱淖湖区域图。

材料二 红碱淖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北部,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
(1)图中两河的流向为 。(2分)
(2)为了监测红碱淖水面积和水质的变化,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2分)
(3)榆林地区北部主要受________(外力)作用的影响,而南部主要受__________的侵蚀作用。(2分)
(4) 根据材料二和图分析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6分),并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1)自西北流向东南 (2分)
(2)RS(遥感)(2分)
(3)风力 流水 (每空1分,共2分)
(4)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上游河流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开矿(煤矿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与水源枯竭。(6分,答对其中三点给6分)
影响:气候变干,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4分)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位于其北部的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榆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生态问题较为严重。
材料二 榆林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图13)
(1)红碱淖近年来湖面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水质变差,试分析其原因。(5分)
(2)榆林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采取哪些措施。(5分)
(1)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旺盛;入湖河流修筑水库蓄水、引水,淡水汇入减少;周边煤矿开挖,地下水位下降,补给减少;湖水渗漏;工矿、农牧业发展以及居民增多,取水量增大(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给3分)。入湖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沿河、湖工矿业发展对水质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每点1分,共2分)。
(2)设立生态保护区,划分矿产禁(限)采区;矿产开挖中注意植被和地表的保护(水土保护);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复植复垦;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行清洁生产;废水回收处理,节约用水;加强对矿区的管理,落实环保措施(每点1分,答出任意五点给5分)。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能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榆林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 材料二:鄂尔多斯与榆林有关项目比较表。

(1)简述榆林地区的地形特征。(2分)
(2) 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但近年来湖面下降,水质变差,分析引起红碱淖湖水 变化的可能原因。(4分)
(3)与鄂尔多斯相比,榆林经济增长速度 较______(1分),试分析主要原因。(3分)
(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分)
(2)入湖河流修筑水库蓄水,淡水汇入减少;周边煤矿开挖,地下水位下降,补给减少及湖水渗漏;工矿、农牧业发展以及居民增多,取水量增大;气候变暖,干旱加强,蒸发旺盛;入湖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沿河、湖工矿业发展对水质产生一定程度污染。(每点1分,满分4分)
(3)慢(1分) 资源的开采与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城镇化水平较低;人才缺乏;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或第三产业比重小)。(每点1分,满分3分)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能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榆林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 材料二:鄂尔多斯与榆林有关项目比较表。

(1)简述榆林地区的地形特征。(2分)
(2) 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但近年来湖面下降,水质变差,分析引起红碱淖湖水 变化的可能原因。(4分)
(3)与鄂尔多斯相比,榆林经济增长速度 较______(1分),试分析主要原因。(3分)
[59772e743365b5c6.jpg]
(2014·德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
材料二 榆林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据图描述榆林地区的地形、地势总体特征。(4分)
(2)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但近年来湖面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水质变差,试分析其原因。(8分)
(3)榆林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采取哪些措施。(10分)
答案:(1)以高原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入湖河流修筑水库蓄水、引水,淡水汇入减少;周边煤矿开挖,地下水位下降,补给减少及湖水渗漏;工矿、农牧业发展以及居民增多,取水量增大;入湖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沿河、湖工矿业发展对水质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3)设立生态保护区,划分矿产禁(限)采区;矿产开挖中注意植被和地表的保护(水土保护);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复植复垦;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行清洁生产;废水回收处理,节约用水;加强对矿区的管理,落实环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