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课例进行点评分析。
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
[教学目的]
1.通过对爱尔兰民族经典音乐剧《大河之舞》选段的欣赏与分析,激发学生对踢踏舞学习的兴趣:
2.学习踢踏舞基本动作,能够掌握踢踏舞的舞步特点;
3.培养节奏的表现力和舞蹈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和创编踢踏舞。
[教具]
多媒体;幻灯片;自制剪切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欢迎同学们走进音乐与舞蹈的课堂,现在就让我们跳起热身韵律舞蹈。(播放剪切的《肯肯圆舞曲》,队伍集合成上课的形式。)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组游戏,老师这里有几张纸条,分别是不同的情景与情感的要求。规则:用你的身体上的任何一个部位打击出符合要求的节奏。(每一组选两名同学,分别找两组同学即兴表演。)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节奏在音乐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分别归纳,阐述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师:节奏就像我们人身体中的骨骼,人假设没有了骨骼就无法挺直身体,无法站立,节奏在音乐中起到一种支撑的作用。节奏不但在音乐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舞蹈中也具有巨大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节奏感非常强的爱尔兰民间舞蹈。
二、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剧并思考两个问题:
1.影片播放的舞蹈属于哪类舞蹈?
2.这种舞蹈给人在视觉和听觉上各有什么感觉?
(播放音乐剧《大河之舞》。)
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归纳:影片播放的舞蹈属于踢踏舞。视觉--舞态变化多姿,脚下的步伐灵巧、多变;听觉--音乐轻快,节奏性非常强,给人一种释放激情的感觉。
展示课题: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
三、介绍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幻灯片配合)
1.介绍舞王迈克·弗莱利。
介绍爱尔兰踢踏舞,就一定要介绍舞王迈克·弗莱利。这个1958年7月16日出生的美国爱尔兰移民后裔,将自己最富个性与创意的舞姿带进了传统的爱尔兰踢踏舞中。作为《大河之舞》的创始人之一,第一代领舞,他在《大河之舞》中展现了他作为舞者的才华。
2.介绍《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是当代最具有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它叙述了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各种苦难后,重建民族伟业的经历。"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母亲河里苏河,"舞"指的是爱尔兰的踢踏舞。1995年《大河之舞》在首都柏林的波音剧院首演,结果大获成功。对于真心喜爱爱尔兰踢踏舞并想跳好爱尔兰踢踏舞的朋友们,要明白爱尔兰踢踏舞首先是IrishDance,然后才是踢踏舞!
四、踢踏舞的创作
师:其实,踢踏舞的创编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难,有很多踢踏舞是来源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当我们初步熟悉一些基本的踢踏舞步之后,就可以用脚下的节奏,夸张地演绎生活中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欣赏一段吉恩·凯利的《雨中曲》。
(播放影片。)
五、学习踢踏舞基本舞步(配合节奏感鲜明的DISCO曲)
1.介绍踢踏舞的基本知识:
2.手臂的韵律练习:
3.学习跟打击、趾肚直拍;
4.学习直踢踏:
5.表情特点:以昂首低眉来表现女性的孤芳自赏,以低首扬眉来表现女性的春心萌动。
六、创编表演
1.分组创编。提示:借用踢踏舞的形式夸张表现生活中的点滴现象。
2.以汇报演出的形式展示舞蹈作品,相互观摩和交流。
七、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踢踏舞。用脚灵活地敲击出节奏,夸张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舞态变化多姿,步伐灵巧多变,音乐的轻快与节奏的突出等构成了踢踏舞的特点。踢踏舞是与我们生活非常接近的一种舞蹈,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身边具有节奏性的东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用你对节奏不同的理解,演绎自己创编的踢踏舞。
东乡族特色舞蹈是()。
A:爵士 B:孔雀舞 C:踢踏舞 D:哈利舞
《大河之舞》是()踢踏舞的代表作。
踢踏舞分为两个流派(),美国踢踏舞。
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有秧歌和()
A:鼓舞 B:锣舞 C:踢踏舞 D:盅碗舞
牛仔舞(Jive)典型的美国舞蹈,又称()
A:踢踏舞 B:街舞 C:吉特巴
踢踏舞最主要的两大分支,是爱尔兰风格的踢踏
舞和美国风格的踢踏舞。 ()
以下不属于街舞的是 ( )
A:机械舞 B:嘻哈舞 C:锁舞 D:踢踏舞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藏舞是中国民族歌舞园地里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它的旋律优美,风格独特,舞蹈动作有的轻盈舒缓,有的粗犷奔放。 ;另外,还有圆润舒展的弦子舞、金玲银鼓相伴的热巴舞、后藏大鼓舞和前藏腰鼓等。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可以说“家家有舞,人人能跳”。每逢节假日,不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男女老少随歌起舞。
A:圆圈歌舞、踢踏舞、宫廷歌舞等舞蹈是西藏民间歌舞的主要形式 B:西藏民间歌舞种类繁多,主要有圆圈歌舞、踢踏舞、宫廷歌舞等 C:圆圈歌舞、踢踏舞、宫廷歌舞等舞蹈构成了种类繁多的西藏民间歌舞 D:西藏民间歌舞种类繁多,不仅有圆圈歌舞、踢踏舞、宫廷歌舞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踢 踏 舞 溯 源
江南
踢踏舞源于爱尔兰,而正式形成是在1920年的美国。爱尔兰的移民和非洲奴隶把各自的民间舞蹈带到了这块移民大陆上,美国踢踏舞都被认为是偷来的舞蹈和挑战的舞蹈。它发源于社会底层,流行于农场和街头,而且早期几乎都是黑人在跳。在农场和种植园里,黑人奴隶被禁止进行跳舞敲鼓的传统zōng jiāo 仪式,于是,他们就偷偷地用拍手和脚部击打地板来代替击鼓。在城市里,黑人不能像白人一样去舞蹈学校,他们只好经常互相切磋技艺,“偷”学对方的舞步,并且比赛竞争。这种互相“较劲”的形式在今天的演出中依然存在。
1921年,融合了歌舞等元素的百老汇表演形式的开创,使踢踏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百老汇形式的踢踏舞,增强了娱乐性和观赏性,其总体风格就是载歌载舞,歌舞融为一体,此外有很多幽默的编排,一般都洋溢着欢快向上的氛围。它被广泛地运用到俱乐部娱乐、巡回演出、百老汇歌舞以及好莱坞电影等各种场合,成为代表美国的“传统民间舞”,并逐步具有了世界影响。不仅如此,它还反过来影响了其发源地的民间舞蹈。比较典型的如爱尔兰舞蹈,它就重新吸收了踢踏舞的技巧和表演形式,从而形成了娱乐性更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舞台表演形式。
踢踏舞与音乐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位伟大的踢踏舞家更是一位音乐家。一般的舞蹈教学在老师示范时主要是模仿动作,然后合音乐。在踢踏舞的教学中,老师做示范时经常会说:看起来听起来是这样的。这说明不仅仅要看,而且听节奏、感觉节奏更为重要。学会了舞姿不会节奏是不行的。在早期的踢踏舞比赛中,评委坐在木制的舞台下面,甚至根本不看舞蹈演员,而只听他们打出节奏的轻重缓急,最重要的是节奏是否清晰。一个好的踢踏舞者,不管是多快的节奏、多复杂的舞步、多轻的声音,都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有了好的音乐修养,才可以完全即兴地随音乐表演。踢踏舞大师贝贝・劳伦斯可以在16小节中打出32种甚至更多类型的节奏。
随着踢踏舞的发展,舞蹈演员可以用各种方法发出更多的不同的声音。最早的舞鞋是整体的木制鞋底和后跟,后来将其分成了前后两个部分,再后来又出现了铁制的鞋掌。有的人还故意将铁掌的螺丝拧松,以发出更多的声音。现在手段就更多了,有的在撒了沙子的地面上跳,有的在电子鼓上跳……以追求更多更好的音响效果。
(摘自《百科知识》2007/10,有删节)
5.下列关于“踢踏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踢踏舞早期是美国社会底层,尤其是黑人奴隶在农场和街头表演的一种舞蹈。
B.踢踏舞是爱尔兰和非洲的民间舞蹈在美国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舞蹈形式。
C.踢踏舞是美国黑人奴隶在被禁止进行跳舞敲鼓的特殊背景下而悄然发展起来的舞蹈。
D.踢踏舞是黑人主动“偷”学白人的舞步并相互切磋而使艺术技巧更趋完善的舞蹈。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踢踏舞得到进一步发展,得益于百老汇表演形式,这使其娱乐性和观赏性得到增强。
B.爱尔兰民间舞蹈后来又受到踢踏舞的积极影响,形成了新的舞台表演形式。
C.踢踏舞成为美国传统民间舞,其根本原因是它被广泛地运用到俱乐部娱乐、巡回演出、百老汇歌舞以及好莱坞电影等各种场合。
D.学习踢踏舞,要看,看舞姿;更要听,听节奏,感觉节奏,因为节奏更为重要。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一位伟大的踢踏舞家更是一位音乐家,这种说法说明只有音乐家才能成为踢踏舞家。
B.踢踏舞比赛,评委只需根据舞蹈演员打出的节奏的轻重缓急以及是否清晰来评判。
C.舞鞋个性化,演出手段多样化,使踢踏舞的音响效果更好。
D.一个踢踏舞演员只要有了好的音乐修养,就可以完全地即兴表演。
5.D(“黑人主动‘偷’学白人”错,“偷”是就黑人之间相互而言的)
6.C(“根本原因”的说法原文没有)
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