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月楼集》的作者是下面哪一位()。
A:洪升 B:汤显祖 C:孔尚任 D:李渔
永定土楼中历史最悠久的土楼名称是()。
A:振成楼 B:福裕楼 C:奎聚楼 D:集庆楼
福建永定土楼中历史最悠久的土楼名称是()
A:振成楼 B:福裕楼 C:奎聚楼 D:集庆楼
天啸期货公司与客户笑天签订了一份期货经纪合同。某日,笑天向天啸公司下达了一份交易指令,指令要求天啸公司于当日买进十个单位的大豆合约。天啸公司买进了二十个单位。则对于该超出的部分,应由()承担。
A:天啸公司承担 B:笑天承担 C:天啸与笑天同时承担 D:该交易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啸 翁
啸翁者,歙州长啸老人汪京,字紫庭,善啸,而年又最高,故人皆呼为“啸翁”也。啸翁尝于清夜独登高峰颠,豁然长啸,山鸣谷应,林木震动。禽鸟惊飞,虎豹骇走,山中人已寐者,梦陡然醒;未寐者,心悚然惧,疑为山崩地震,皆彷徨罔敢寝。达旦,群相惊问,乃知为啸翁发啸也。啸翁之啸,幼传自啸仙,能作鸾鹤凤凰鸣,每一发声,则百鸟回翔,鸡鹜皆舞。又善作老龙吟,醉卧大江滨,长吟数声,鱼虾皆破浪来朝,鼋鼍多迎涛以拜。
他日,与黄鹤山樵、天都瞎汉、潇湘渔夫、虎头将军十数辈,登平山六一楼,拉啸翁啸。啸翁以齿落固辞,强而后可。初发声,如空山铁笛,音韵悠扬。既而如鹤唳长天,声彻霄汉。少顷,移声向东,则风从西来,蒿莱尽伏,排闼击户,危楼欲动。再而移声向西,则风从东至,訚然荡然,如千军万马,驰骤于前。又若两军相角,短兵长剑紧接之势。久之,则屋瓦欲飞,林木将拔也。
于时炷香烬而啸翁气竭,昏仆于地。众客大惊,亟呼山僧,灌以沸水,半晌乃苏。归而月印前溪矣。啸翁能医,工画,善歌;垂八十,声犹绕梁云。
外史氏曰:古善啸者称孙登,嗣后寥寥,不见书传。迨至我朝,称善啸者,洛下王、昭阳李而已。然予尝一闻之矣。第未知与苏门同一音响否?昨闻啸翁之啸,则有变风云、动山岳之势,大非洛下者可几及也。岂啸翁之啸,直接苏门者耶?
张三来曰:予遇啸翁,欲闻其啸,翁以齿豁辞,不意其在平山发如许高兴,惜予不及知也。
注:鼋鼍(yuán tuò),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巨鳖和猪婆龙(杨子鳄)
(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辑)
1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排闼击户,危楼欲动 排:推开
B.众客大惊,亟呼山僧 亟:急忙
C.啸翁能医,工画,善歌 工:擅长
D.嗣后寥寥,不见书传 嗣:子孙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善啸,而年又最高 蟹六跪而二螯
B.每一发声,则百鸟回翔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鼋鼍多迎涛以拜 不忍杀之,以赐公
D.如千军万马,驰骤于前 不拘于时,学于余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啸翁一天夜里独自登上高山豁然长啸,山林震动,禽兽惊骇,没睡觉的人们都吓得不敢睡觉。啸翁之“善啸”由此可见一斑。
B.啸翁模仿鸾鹤凤凰的鸣叫发出啸声,使得百鸟回翔,鸡鹜起舞;作老龙吟,则引来鱼虾、鼋鼍朝拜。啸翁之“啸”真令人惊叹。
C.啸翁在平山展现“啸”艺,开始音韵悠扬,接着响彻高空,然后移声向东、移声向西,极尽气势。这次表演持续了一炷香时间。
D.啸翁这“啸艺”竟然如此精湛,能够呼风唤雨,变幻无穷,甚至能够导致山崩地震,屋瓦乱飞,他一定是苏门先生的嫡传弟子。
1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已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啸翁以齿落固辞,强而后可。
(2)迨至我朝,称善啸者,洛下王、昭阳李而已。
(3) 不意其在平山发如许高兴,惜予不及知也。
15.D
16.A
17.D
18.(1)啸翁以年岁已大,牙齿脱落为由坚决推辞,后经众人强求之后他才答应。(2) 到我们清朝称得上擅长啸的人,只有洛阳王氏、昭阳李氏罢了。(3) 我没想到他在平山表现出这样高的兴致,可惜我没能够赶上参与啊。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A项,排,王安石有“两山排闼送青来”的例句;B项,亟,《陈涉世家》有“趣赵兵亟入关”;C项,工,有“工于……”的说法;D项,嗣,动词,继承,接续。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重点考核古今异义。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A项,都是并列连词。B项,连词,“于是”“就”/“却”。C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把”。D项,介词,“在”/“被”。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此题选项B把课本中的意思“却”代入到前面文本中的句子不通顺,可是二者不同。
17.
试题分析:D项,“唤雨”“导致山崩地震,屋瓦乱飞”“一定”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D项,“唤雨”“导致山崩地震,屋瓦乱飞”“一定”错误。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1)句得分点“以”“固”“强”“可”和语句通顺,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即止;(2)句得分点“迨”“而已”和语句通顺,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即止; (3)句“不意”“如许”“高兴”“及”和语句通顺,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即止。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以”“固”“强”“可”“迨”“而已”“不意”“如许”“高兴”“及”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啸翁,就是歙州长啸老人汪京,他字叫紫庭,擅长发出啸声,而年龄又最大,因此人们都称呼他为“啸翁”。啸翁曾经在清冷的夜晚独自登上山峰的最高处,豁然长啸,此时山鸣谷应,林木震动,禽鸟因震惊而飞走,虎豹因恐惧而跑开。山中人已经入睡的,会猛然从梦中醒来;尚未入睡的,会提心吊胆,惊惧害怕,怀疑是山崩地震,都彷徨徘徊着不敢就寝。天明起床,人们纷纷相互惊问,才知道是夜晚啸翁发出的啸声。啸翁的发啸技艺,年轻时传自“啸仙”。“啸仙”能发出鸾鹤凤凰合鸣的声响,每发出声音,则百鸟盘旋回翔,鸡鹜都翩翩起舞。还善于发出神龙一样有节奏的吟唱,他醉卧大江之滨,长吟数声,鱼虾都会破浪而来朝拜,鼋鼍大多迎涛而来晋见。
一天,啸翁与黄鹤山樵、天都瞎汉,潇湘渔夫、虎头将军十几个人,登上了平山六一楼,众人拉着啸翁让他发出啸声。啸翁以年岁已大牙齿脱落为由坚决推辞,后经众人强求之后才答应。刚刚发声,就像空旷的山谷中铁笛的音响,音韵悠扬;既而又如仙鹤声唳长天,响彻霄汉。不一会儿,转移声响向着东方,那么风就从西面吹过来,这风使蒿莱全都低伏下去,推开窗子冲击门户,连高楼也想要摇动的样子。然后再转移声响向着西方,那么风又从东边刮过来,只听到烘烘的震响,有如千军万马,驰骤于前,又像两军相互撕斗,有短兵长剑紧相接斗交战一样的浩大声势。啸声时间一长,那么房舍的屋瓦简直想要飞窜,丛林的树木简直将要被拔地而起。
这个时候一炷香已经烧完,而啸翁已经气竭,昏倒在地上。众宾客非常吃惊,急忙呼喊山里的和尚,用开水来灌他,过了半晌才苏醒。回来后,月亮已经印在前面的溪水中了。啸翁懂医术,善于画画和唱歌。到了八十岁,声音还能绕梁不散。
外史氏说:古代善于发出啸声的人叫孙登,之后就少了,看不到书上的记载。等到我们清朝,称得上擅长发出啸声的人,只有洛阳王氏、昭阳李氏罢了。但是我曾经听到过一次。不知道跟苏门是不是同一音响?昨天听到啸翁的啸声,就有变换风云、摇动山岳的势头,远远不是洛下王等人可以比得上的了。难道啸翁的啸声,是直接出自苏门的吗?
张三来说:予遇见啸翁,想听他的啸声,啸翁以牙齿已经豁了的借口推辞,我没想到他在平山表现出这样高的兴致,可惜我没能够赶上参与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_____①_____,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____②____,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____③____,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20.(6分)16. ①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 ②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 ③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 (填对一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① ,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其中阮籍的啸歌最有名,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 ② ,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20、( 1)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2)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填对一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_____①_____,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____②____,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____③____,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1)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
(2)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
(3)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
【解析】
试题分析:①后两句分别写出了“啸”的传情和达志作用,故此处应该是一句总扩句;②处后列举了阮籍之啸的过人之处,是“啸”的代表人物,故此处承前应填过度启下的句子;③后的内容是解释原因的,从“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可推知是成为“啸”高手的原因。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②句式、修辞要一致。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本题由所给语段第一句可知本段表达的中心内容是“啸”,先说明啸的作用,再并举例论说。要求补写的语句都是在句子的开头,只能从其后给出的语句信息推知,可抓住“呼唤爱情”“表达之志”“阮籍之啸”两“有关”关键词语,反推所填句的大意,根据大意再组成句子,填入空缺处,再试读看是否通顺。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① ,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其三)》“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② ,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 ③ ,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1)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 (2)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 (3)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第一空,从后文“以啸呼唤爱情”、“以实现的悲凉”可得出;第二空,由“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和后文“阮籍之啸”可得出“②种子发芽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第三空,由“与……有关”可得出。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回答这类题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段的意思,二是空格前后的语句的意思。先找语段的中心句,再联系前后文的意思,注意主语的一致性。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① ,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② ,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 ③ ,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1)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 (2)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 (3)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 (填对一处给1分,填对二处给3分,填对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结合语境,分析可知:①处,根据下文中提及的“爱情”和“悲凉之情”可以推断,应是“传情达意”等内容;②处,根据下文“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容易知道答案;③处,根据下文,应是阐述其原因方面的内容,所以,也不难推知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