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辰鱼开创了以昆曲写散曲的先例,他的散曲集《江东白苧》全部用昆曲写成,被称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寻源问道 传承经典
王文章
①昆曲六百余年的形成、发展、演变和成熟过程,既是昆曲作为一个艺术体不断丰富、壮大的过程,也是昆曲作为一个文化形态不断积累、凝练的过程。
②众多的中国戏曲声腔在追溯发展历史的时候,往往因文献不彰而难以尽显其历史底蕴,这既缘于戏曲长期以来被作为文艺的“小道”而难以进入文人的视野,也与戏曲声腔向来缺乏系统的理论梳理密切相关。昆曲名列“雅部”“官腔”,以独特的艺术风貌引领风骚数百年, 它拥有丰富的声腔、演剧理论,这在中国戏曲艺术中至为难得。中国戏曲理论史上集大成的理论文献,立论大多以其时的昆曲作为参照,由此奠定了昆曲艺术理论的基础,建立起较为系统的昆曲曲学、剧学和美学理论。清代以来昆曲对地方声腔剧种的滋养和影响,也使这些理论总结较好地贯穿到地方声腔之中,孕育出更加丰富的中国戏曲理论。昆曲的历史经验与艺术理论,是明清戏曲理论的核心内容。
③昆曲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将传奇剧作搬上舞台,逐渐积累形成了文词典雅、声韵流丽、情节曲折的舞台文学宝库。明清时期的传奇作品几乎都可以作为昆曲演出的底本,而昆曲的唱演也使众多的案头剧作真正变得血肉丰满,产生出征服观众的艺术魅力。以梁辰鱼《浣纱记》为发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传奇都成为昆曲演出史上的经典。数量众多的昆曲演出本展现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创作者对思想、文学意蕴和审美旨趣的不同追求。许多剧作以其强烈的人民性,闪耀着跨越历史时代的思想光辉。自明至清,伴随着众多昆曲折子戏演出本选集和剧作选集如《群音类选》《缀白裘》《六十种曲》等的刻印流传,昆曲艺人、清唱曲家手抄的昆曲文本也大量涌现。通过它们,昆曲在清曲演唱和本戏、折子戏演出中所依据的文学文本面貌清晰地呈示在人们面前。用“词山曲海”来概括昆曲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文学遗产,实在是再形象不过了。
④昆曲的音乐洋溢着阳春白雪的高雅气质,却又能做到雅俗共赏,无论是其曲学规范,还是声乐演唱,在明清两代一直代表着音乐欣赏的最高旨趣。准声定谱、按律填词的音乐格局,正是昆曲音乐在变异和保守之间谨守规则的产物。张次溪《燕都名伶传·杨隆寿》有云:“昆曲为古音遗响,安可绝传乎?”本着此类的信条,历代昆曲艺人和曲家凛遵声律的规范,世代相守,不为时俗所移,由此成就了昆曲音乐遗产的精神内核。从魏良辅到王骥德、沈璟等历代曲家,通过对昆曲音乐规律的不断总结,构建了完整的昆曲音乐体系,遗留后世的《南九宫谱》《南词新谱》等集成性的曲谱,以及民间数以千计的手抄曲本和当代借助科技手段记录原声的昆曲音像资料,真实地展示了昆曲音乐的面貌,为中国戏曲史、音乐史乃至文化史留下了宝贵的文献和资源。
⑤昆曲凝聚的艺术结晶和积累的文化遗产,凭借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价值,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艺术高峰。
17.纵观全文,昆曲艺术遗产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 ▲
18.请简要归纳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 ▲
19.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第④段中“精神内核”的主要内容。(6分)
▲ ▲
17.昆曲艺术遗产体现在历史理论(历史经验与艺术理论)、剧目文学(昆曲剧作)和音乐形态(音乐体系)三个方面。(每点2分)
18.首先,指出众多的中国戏曲声腔难以追溯历史渊源的问题;接着,阐述昆曲理论得到极大发展的状况;最后,点明昆曲的历史经验与艺术理论对于中国戏曲的价值。(每层2分)
19.气质高雅、雅俗共赏的音乐旨趣;准声定谱、按律填词的音乐格局;完整的昆曲音乐体系。(每点2分)
昆曲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京剧是我国影响最大、体系最完整的戏曲剧种。京剧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昆曲,但又不是对昆曲的照搬照抄。昆曲与京剧的关系体现了文化活动中( )
A: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B: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C: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苏州昆曲会所正式开幕,张继青、汪世瑜、蔡正仁三位当今昆曲大师出席了昆曲会所开业并观赏了实景版的《牡丹亭》—“游园惊梦”。现场他们以清唱的形式演唱了各自的经典曲目,成为“游园惊梦”昆曲会所的第一个经典雅集。 昆曲是( ) ①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 ③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中华传统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主要是哪些地方戏曲的融合形成了京剧:
A:徽剧、汉剧 B:徽剧、昆曲 C:昆曲、汉剧 D:昆曲、秦腔
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关于昆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元末明初时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B:昆曲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 C:昆曲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昆曲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是哪些地方戏曲的融合形成了京剧
A:徽剧、汉剧 B: 徽剧、昆曲 C:昆曲、汉剧 D: 昆曲、秦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昆曲源自苏州昆山,元末明初在江南流传,万历、嘉靖年间达到鼎盛,著名曲目有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汤显祖的《牡丹亭》等。昆曲集音乐、表演、舞蹈、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之大成,在唱腔、配乐、舞蹈、唱词方面均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明清之后的很多戏曲都借鉴昆曲的形式,吸取养分,说昆曲是百戏之王、百戏之师,丝毫不为过。正是由于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乃至文学史、音乐史、舞蹈史方面的卓越地位,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19个项目位居榜首。
昆曲是一门盛行于士大夫阶层的高雅艺术,曲腔哀婉,文字洗练,意境幽深,明代高雅的士大夫阶层给与昆曲强有力的文化底蕴支撑。乾隆年间,形成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争雄的局面。乾隆嘉庆年间昆曲作品多为丈人学士创作并为上层社会欣赏,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而地方戏虽然不如昆曲高雅,但音调优美,语言通俗,表演生动,极受人民群众欢迎。虽然建国后我国也成立了昆剧院对昆曲继承发展,但是由于昆曲的唱词过于陈旧,曲风很难满足现代观众口味,当今昆曲在我国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昆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保护传承发扬昆曲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由于昆曲阳春白雪的表现形式,培养持久的生存土壤又异常艰难。因此如何保护、发展这一濒危的传统文化,是一项很迫切的课题。
请回答:
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昆曲兴起和发展的历程。(3分)
②昆曲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百戏之祖”?(3分)
③乾隆嘉庆年间昆曲在与地方戏争雄中趋向衰败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
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当今昆曲面临着哪些困难?你如何认识拯救和保护昆曲为当务之急? (4分)
①元末明初流传;万历、嘉靖年间鼎盛;乾隆年间受到挑战;乾隆嘉庆年间日趋衰落;建国后得到继承发展;当今面临危机和困境。(3分)
②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式。中国近代众多戏曲剧种都从昆曲中直接继承了很多东西,如角色制、剧本结构、表演程式,以至服饰、脸谱、道具等。(3分)
③任何艺术形式和内容脱离了人民大众,必然会被人民大众所抛弃(或:戏曲艺术要重视面向人民大众才能有强劲的生命力);要重视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2分)
④困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缺乏改革创新。认识:加强加深从上到下,整个中华民族对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因为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转化为自觉、积极保护昆曲的实际行动,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4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是
A:昆曲和古琴 B:昆曲和京剧 C:越剧和古琴 D:昆曲和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