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举派是先从所谓“拙火定”入手,然后修“那饶六法”等修法,最后亲证所谓“万有一味”,“怨亲平等”、“染净无别”、“明空无别”、“空乐无别”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他们叫做什么?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分)

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每点0.5分)。

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 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移家别湖上亭(4分)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4. 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分)

15. 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14.春风、柳条、藤蔓、黄莺……(1个0.5分)。

15.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0、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分)

11、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10.春风、柳条、藤蔓、黄莺(写出两个得1分,写出三和四个得2分)。

11.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8、(2012湖南株洲)

三、

(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三)2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2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2012湖南株洲)

三、

(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2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2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怨别

孟郊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人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这是一首描写情人离愁的诗歌,诗人换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把抽象的离情写得具体而动人。如用“气先咽”写 ;以“却难说”来概括 ;以“共明月”来设想

“含情”相别时难舍难离  

“心曲”之丰富复杂

 双方“唯所思”的情状


解析: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送梁六自洞庭山 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作者将浓浓的离情别意完全融入到诗境之中,具体分析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离情别意的?

首句写洞庭秋色,景中含情,有一种凄婉的愁绪;次句写“孤峰”也反映了诗人在送别友人之后的孤独寂寞之情;第三旬由实写虚,流露出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的惆怅;第四句以心与湖水相比,更加显得心事与潮水一般悠悠不绝。


解析: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梁六自洞庭山

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作者将浓浓的离情别意完全融入到诗境之中,具体分析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离情别意的?

首句写洞庭秋色,景中含情,有一种凄婉的愁绪;次句写“孤峰”也反映了诗人在送别友人之后的孤独寂寞之情;第三句由实写虚,流露出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的惆怅;第四句以心与湖水相比,更加显得心事与潮水一般悠悠不绝。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