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因子有14个,包括激肽系统的高分子量激肽原和激肽释放酶原,各自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与凝血第一阶段的外源性凝血系统因子,除Ca,磷脂外,还包括

A:凝血因子I3,Ⅶ,Ⅹ,Ⅴ B:凝血因子Ⅴ,Ⅷ C:凝血因子Ⅹa,Ⅴa,Ca,PF3 D:凝血因子Ⅴa,Ⅷa E:凝血因子I3,Ⅶa

某男,35岁。发热、鼻出血、皮肤瘀点1周住院。化验:Hh 82g/L.WBC 2.6×10/L,血小板4l×10/L,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原粒细胞0.16(16%),早幼粒细胞占0.70(70%)。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第一疗程化疗结束后第3天,病人尿少,血压11.4/6.7 kPa(86/50 mmHg)。抽血时血液在针筒内凝血,查凝血时间2分钟,纤维蛋白原9 g/L,凝血酶原时间10秒(正常对照13秒)。

通过以上述治疗,患者血压上升到 13.3/9.3 kPa(100/70 mmHg),尿量增加,但出现血尿,球结膜出血及皮肤大片瘀斑。化验:凝血时间16 min,凝血酶原时间19秒(正常对照13秒),纤维蛋白原1.5 g/L,鱼精蛋白锌副凝试验(+),优球蛋白溶解试验>120 min。此时以下哪项处理不妥

A:输新鲜血 B:继续肌素抗凝治疗 C:继续抗感染治疗 D:给予抗纤溶药物 E:输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

某男性患者,37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需进行心脏换瓣手术,应用华法林抗凝药物后。

对监测出凝血功能有效的指标是

A:血小板计数、血清胆红素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测定 B:出血时间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测定 C:凝血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甲胎蛋白测定、出血时间测定 D: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 E:血块收缩试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

某男性患者,38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需进行心脏换瓣手术,应用华法林抗凝药物后。

对监测出凝血功能有效的指标是

A:血小板计数、血清胆红素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测定 B:出血时间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测定 C:凝血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甲胎蛋白测定、出血时间测定 D: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 E:血块收缩试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

血小板计数正常的凝血功能障碍可见于

A:稀释性凝血病 B:DIC C:功能性凝血病 D:ITP E: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计数正常的凝血功能障碍可见于

A:稀释性凝血病 B:DIC C:功能性凝血病 D:ITP E: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友病A的凝血功能,正确的是

A:APTT延长,PT正常,加正常新鲜血浆能纠正 B:APTT延长,PT延长,TT延长,加正常血浆不能纠正 C:APTT正常或延长,PT延长,加正常血浆能纠正 D:APTT正常,PT正常,TT延长,加甲苯胺蓝能纠正 E:APTT正常,PT正常,TT延长,加正常血浆能纠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