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6岁,因“消瘦,食欲减退及右上腹痛”来诊。查体: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肝大,腹腔积液。实验室检查:AFP升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CT:肝内巨大结节,约10 cmx8 cm。肝穿刺组织学:细胞呈小梁状排列,小梁之间为肝窦样血管,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
肝细胞癌的细胞类型有
A:肝样细胞 B:透明细胞 C:梭形细胞 D:巨细胞 E:泡沫样细胞
可用于诊断肝细胞损伤的酶较多,如ALT,AST,GGT,ALP,5'-NT,ADA,GLDH ,MAO,CHE,β-PH等,但它们在肝细胞内分布有区别,如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微粒体,内质网等,了解其在细胞内定位有助于了解肝损伤的程度。
肝细胞中大部分存在于线粒体的酶是
A:ALT B:LD C:AST D:GLDH E:ALP
可用于诊断肝细胞损伤的酶较多,如ALT,AST,GGT,ALP,5'-NT,ADA,GLDH ,MAO,CHE,β-PH等,但它们在肝细胞内分布有区别,如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微粒体,内质网等,了解其在细胞内定位有助于了解肝损伤的程度。
肝细胞中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的酶是
A:AST B:ALT C:ALP D:GLDH E:GGT
可用于诊断肝细胞损伤的酶较多,如ALT,AST,GGT,ALP,5'-NT,ADA,GLDH ,MAO,CHE,β-PH等,但它们在肝细胞内分布有区别,如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微粒体,内质网等,了解其在细胞内定位有助于了解肝损伤的程度。
肝细胞中几乎全部存在于线粒体的酶是
A:ALT B:LD C:AST D:GGT E:GLDH
某女性患者,40岁,3年前有黄疸肝炎史,经治疗后好转,近来乏力纳呆。体检:巩膜黄染,慢性肝病面容,肝肋下2cm,脾肋下刚及。实验室检查:HBsAg(+),HBeAg(+),抗HBc IgM(+),ALT 150U/L,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1:100(+)。
该病肝细胞破坏的机制是
A:CD8
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Ⅰ导致细胞溶解 B:CD4
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Ⅰ导致细胞溶解 C:CD8
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细胞溶解 D:CD8
细胞通过识别B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肝细胞溶解 E:CD4
细胞通过识别B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肝细胞溶解
某女,49岁,上腹胀满5年,2个月来食欲缺乏,全身无力,体检无明显异常发现,X线钡剂未见异常。胃镜活检:炎性细胞浸润及肠上皮化生,未见腺体萎缩
关于萎缩性胃炎,下列哪项最可能是癌前病变的病理改变
A:肠腺化生 B:假性幽门腺化生 C:黏膜固有膜腺体萎缩 D:重度不典型增生 E:腺体萎缩伴局部增生
某女性患者,41岁。3年前有黄疸肝炎史,HBsAg(+),HBeAg(+),经治疗后好转,近来乏力纳差,体检:巩膜黄染,轻度肝掌,慢性肝病面容,肝肋下2cm,脾肋下刚及,ALT150U,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1:100(+)。
该病肝细胞破坏的机制是
A:CD8
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I导致细胞溶解 B:CD4
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I导致细胞溶解 C:CD8
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细胞溶解 D:CD8
细胞通过识别B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肝细胞溶解 E:CD4
细胞通过识别B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肝细胞溶解
某女性患者,40岁,3年前有黄疸肝炎史,经治疗后好转,近来乏力纳呆。体检:巩膜黄染,慢性肝病面容,肝肋下2cm,脾肋下刚及。实验室检查:HBsAg(+),HBeAg(+),抗HBc IgM(+),ALT 150U/L,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1:100(+)。
该病肝细胞破坏的机制是
A:CD8
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Ⅰ导致细胞溶解 B:CD4
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Ⅰ导致细胞溶解 C:CD8
细胞通过识别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细胞溶解 D:CD8
细胞通过识别B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肝细胞溶解 E:CD4
细胞通过识别B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和HLA-Ⅱ导致肝细胞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