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系某黑社会性质组织首领,向郭某放高利贷200万元,期满后一年仍不归还,本金利息已至400万元,郭某仅答应最多偿还250万元,其余数额不认。张三于是找到其骨干成员李四,让其去追回其余债款,并叮嘱不要有过激行为。李四找到郭某,发生口角后厮打起来,李四拔起手中刀具将郭某刺死。张三得知后,给李四许多逃亡财物,帮助逃避公安机关抓捕,李四遂逃窜,在公安机关通缉之后,李四逃匿至亲戚吴某的出租房内,在公安机关来调查时,多次作假证明以帮助李四逃避追捕。
李四的行为构成:( )
A: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B:故意杀人罪 C:寻衅滋事罪 D:李四的行为应当数罪并罚
注:首付三成后,全部是商业贷款,25年期,月供款也只要3406元,如果月供款4300元,只需要16.52年,即16年加7个月。2009年,黄先生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鼓舞下,购买了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为了分散风险,黄先生找到甲,乙,丙,丁四家财产险公司为其爱房投保了财产险,保险金额分别为50万元,100万元,60万元和140万元,这样黄先生就"放心了"。
假如黄先生的房子发生火灾,损失50万元,按照责任限额制的赔偿方式,甲,乙,丙,丁财产保险公司应各赔偿( )。
A:12.5万元,12.5万元,12.5万元,12.5万元 B:8.1万元,16.1万元,9.7万元,16.1万元 C:13.3万元,26.6万元,39.9万元,26.6万元 D:25万元,50万元,30万元,70万元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2006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003.1亿元,比上年增加553.1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1.42%。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0万元,比上年增加2万元。
分研究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504.5亿元,增长16.4%;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2342.8亿元,增长24.3%。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2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5%;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567.3亿元,增长10.6%;高等学校经费支出276.8亿元,增长14.2%。
分产业部门看,七大行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医药制造业为1.76%,专用设备制造业为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1.48%,通用设备制造业为1.4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38%,橡胶制造业为1.1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1.19%。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100亿元的有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山东、浙江、辽宁、四川和陕西9个省(市),共支出2154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71.7%。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北京、上海、陕西、天津、江苏、辽宁和浙江7个省(市)
200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低于100亿元的省(市)的平均支出为()
A:36.92亿元 B:239.33亿元 C:93.85亿元 D:45.21亿元
乙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长期以来只生产A产品。2018年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 8月份A产品月初存货量预计为180件,8月份和9月份的预计销售量分别为2 000件和2 500件。A产品的预计月末存货量为下月销售量的12%。
资料二:生产A产品需要耗用X、Y、Z三种材料,其价格标准和用量标准如下表所示。资料三:公司利用标准成本信息编制直接人工预算。生产A产品的工时标准为3小时、件,标准工资率为20元、小时。8月份A产品的实际产量为2 200件,实际工时为7 700小时,实际发生直接人工成本146 300元。
资料四:公司利用标准成本信息,并采用弹性预算法编制制造费用预算,A产品的单位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18元,每月的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31 800元。
资料五: A产品的预计销售单价为200元、件,每月销售收入中,有40%在当月收取现金,另外的60%在下月收取现金。
资料六: 9月份月初现金余额预计为60 500元,本月预计现金支出为487 500元。公司理想的月末现金余额为60 000元且不低于该水平,现金余额不足时向银行借款,多余时归还银行借款,借入和归还金额均要求为1 000元的整数倍。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根据要求(1)的计算结果和资料四,计算8月份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7年12月31日,甲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下列有关问题并要求会计部门予以更正。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资料一:2017年3月6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委托代销合同,委托乙公司代销商品10 000件。协议价为每件(不含增值税)0.6万元,每件成本为0.4万元,代销合同规定,乙公司按每件0.99万元的价格销售给顾客,每季末结算,合同约定代销商品不得退回。 2017年4月1日,发出商品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为6 000万元,增值税为1 020万元。2017年6月8日,乙公司实际对外销售2 500件商品。2017年6月3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开来的代销清单,注明已销售代销商品2 500件,2017年7月2日收到货款。甲公司所编制会计分录为: ①2017年4月1日,将商品交付乙公司时: 借:发出商品 4 000 贷:库存商品 4 000 借:应收账款 1 02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020 ②2017年6月30日,收到代销清单时: 借:应收账款 1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000 贷:发出商品 1 000 资料二:2017年1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台生产设备,合同规定,设备价款总额为400万元,分4年每年年末等额收取,甲公司选定折现率为4%,成本为200万元,假定满足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条件,不考虑增值税,[(P/A,4%,4)=3.629 9]。甲公司所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发出商品 200 贷:库存商品 200 期末收取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 100 贷:长期应收款 100 资料三:2017年11月1日,甲公司决定自2018年1月1日起终止与丁公司签订的厂房租赁合同。该厂房租赁合同于2014年12月31日签订。合同规定:甲公司从丁公司租用一栋厂房,租赁期限为4年,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每年租金为120万元,租金按季在季度开始日支付;在租赁期间甲公司不能将厂房转租给其他单位使用;甲公司如需提前解除合同,应支付50万元违约金。 甲公司对解除该租赁合同的事项未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资料四:2017年1月3日,甲公司因购买材料而欠CS公司购货款及税款合计250万元,由于甲公司无法偿付应付账款,2017年5月2日经双方协商同意,甲公司以增发普通股偿还债务,假设普通股每股面值为1元,股票市价为每股8元,甲公司以30万股偿还该项债务。2017年6月1日办理完毕增资手续。甲公司所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250 贷:股本 3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20 资料五:2017年1月3日,甲公司因购买商品而欠某公司购货款及税款合计为300万元,由于甲公司无法偿付应付账款,2017年8月2日,经双方协商同意,甲公司以商品偿还债务,商品成本为15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甲公司所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300 贷:库存商品 1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资本公积 116 资料六:2017年1月10日,甲公司以一项固定资产与DS公司的一项管理用无形资产进行资产置换,甲公司另向该公司支付补价3万元。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固定资产原值为560万元,已计提折旧6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摊销。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 累计折旧 60 贷:固定资产 560 借:无形资产 503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0 银行存款 3 借:管理费用 50.3 贷:累计摊销 50.3 资料七:2017年6月21日,甲公司以一项长期股权投资与S公司的一项办公用固定资产进行资产置换,甲公司收到补价10万元。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公允价值为500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转换中涉及的相关税费,该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8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甲公司所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390 银行存款 1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00 借:管理费用 24.375 贷:累计折旧 24.375
根据资料四,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编制相关的更正分录。(答案中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资料四,会计处理不正确。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20-30×(8-1)]10 贷:营业外收入 10
某企业为了加强薪酬管理,决定对现有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探索在研发部等专业技术人员较为集中的部门]建立宽带薪酬结构,以更好地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职位评价的结果,该企业共划分了留个薪酬等级;每一薪酬等级又分别划分了若干薪酬级别。各薪酬级别之间的差距是相等的。其中第四薪酬等级分为四个薪酬级别,第四薪酬等级的薪酬区间中值为5万元/年,薪酬浮动率为10%。
该企业第四薪酬等级的薪酬区间最高值为()万元/年。
A:5.50 B:5.00 C:6.52 D:6.12
某企业为了加强薪酬管理,决定对现有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探索在研发部等专业技术人员较为集中的部门]建立宽带薪酬结构,以更好地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职位评价的结果,该企业共划分了留个薪酬等级;每一薪酬等级又分别划分了若干薪酬级别。各薪酬级别之间的差距是相等的。其中第四薪酬等级分为四个薪酬级别,第四薪酬等级的薪酬区间中值为5万元/年,薪酬浮动率为10%。
该企业第四薪等级中的第二薪酬级别的薪酬值为()万元/年。
A:4.83 B:4.67 C:5.16 D:4.52
请按照以下信息,回答 19 个问题:
案例三 何先生家庭
规划时间: 2014 年 1 月 1 日
2013 年底,金融理财师小苏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一个新客户何先生。经过初步沟通面谈后,
得到何先生家庭如下情况:
家庭状况:
何先生满 50 岁,是金泰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妻子叶女士 35 岁,在
何先生所在公司担任上班。
儿子 24 岁, 是何先生和前妻文女士所生, 在某事业单位上班, 计划明年和女友江女士结婚。
女儿 6 岁,正在某私立学校上幼儿园,为何先生与现任妻子叶女士所生。
何先生父母已去世,叶女士父母均 70 岁,已退休。每月需要何先生一家提供生活费 4,000
元。
家庭财务状况:
家庭资产负债表(以市值计价)如图( 1)所示
家庭资产负债表附注如图( 2)所示
家庭收入支出预算表如图( 3)所示
金泰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状况:
金泰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原料铜, 所生产产品的 90% 出口到美国市场。 截止 2013
年底,该公司有员工 268 人。 2013 年该公司流动比率为 4,总资产周转率为 2,销售净利率
为 3% ,资产负债率为 40% 。该公司所在行业 2013 年平均总资产周转率、平均销售净利率
和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1、 2.5% 和 50% 。
公司 2013 年底总资产 2,400 万元, 净资产 800 万元。 公司 2012 年未弥补亏损 20 万元, 2013
年公司经纳税调整且未弥补亏损的利润为 120 万元,职工工资总额为 90 万元。
福利状况:
何先生和叶女士均自 5 年前开始参加社保,其中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
保险个人缴纳比率分别为 8% 、 2% 和 1% ,住房公积金单位和个人缴纳缴纳比率 10% 。国
家基本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均为按月缴纳,年底一次性结转进个人账户,投资报酬率按
年计算。
金泰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所有在职员工购买了补充医疗保险,该保险规定社保目录内、
社保统筹未报销的部分,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为 80% ,目录外的部分报销比例为 85% ,
补充医疗保险报销的封顶线为 15 万元。
金泰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计划从 2014 年起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何先生家庭所在地 2013 年度社平工资为每月 4,000 元,每年增长 5% 。“三险一金”的缴
费基数上限为当地上年度社平工资的 3 倍。
保险情况:
何先生 2 年前购买了一份万能型终身保险, 死亡保险金的支付方式为 A 方式, 保额 40 万元,
受益人为叶女士。
风险属性:
经过调查问卷,小苏测算出何先生的风险厌恶系数 A 为 3。
理财目标:
1.退休规划:何先生计划 15 年后和叶女士一起退休,届时何先生将年满 65 岁,叶女士 50
岁。
2.换房规划:计划退休时贷款购买一套届时价值 1,000 万元的别墅。
3.子女教育金规划:女儿在 12 年后将开始读大学,学制 4 年,大学毕业后计划出国留学 2
年。目前大学 4 年每年学费 2 万元,出国读硕士每年学费 15 万元。
假设条件:
1.何先生夫妻未对婚前婚后财产做任何约定。
2.房价年增长率为 6% ,忽略房屋折旧。
3.住房公积金账户年投资报酬率为 4.5%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为 5% 。
4.大学学费和留学费用年增长率均为 6% 。
5.何先生夫妻工资收入年增长率均为 5% ,通货膨胀率为 5%。
6.国库券视为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为 4% ,标准差为 0。
注1.房产A是2年前贷款购买,购买时的成本为400万元,首付四成,贷款年利率7%,
贷款期限10年,按月等额本息还款。该房产按当地标准为投资性商铺,自2013年10月
起开始对外出租,每月租金收入20,000元并保持不变,12月因房屋漏水发生正常维修费2,000元.
注2.自用性房产B是何先生与叶女士结婚前全款购买,符合当地普通型住房标准。
注3.消费信贷为当月制信用卡购物的费用。
注1、2.何先生、叶女士的年工资收入按12倍月工资收入计算,且工资收入按年增长。
注3.家庭生活支出中何先生月支出15,000元,叶女士月支出12.000元,其他支出为3,000
注4.信用卡还款为临时性支出。
若 2014 年年底金泰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税后利润为 130 万元,该公司所在行业平均市盈 率为 25 倍,如有公司愿意收购该公司,则利用市盈率估值,届时该公司的合理售价为( )。 (答案取最接近值)
A:1,800 万元 B:2,700 万元 C:3,250 万元 D:2,750 万元
案例三
王伟先生与太太张莉女士为大学同学,毕业后同时在某国有大型企业参加工作,现年均
为 38 岁。王先生 5 年前到北京大地股份公司担任管理职务。儿子王小伟 9 岁,小学三年级
在读。王先生处于事业上升期,平时非常繁忙,张女士也经常加班,所以从儿子出生后,王
先生就把在老家务农的父母请来帮忙照顾儿子,并打算奉养他们终老。王父现年 68 岁,患
有慢性病,常年服药,王母 66 岁,身体健康。
一、家庭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1、共有房产两处,一处为 100 平米自住房,成本价 90 万元,市价 130 万元,仍有 50 万
元公积金贷款未还,原贷款期限 15 年,已还 5 年;另一处为投资房,用作出租,成本价 50
万元,市价 60 万元,仍有 20 万元商业贷款未还,原贷款期限 5 年,已还 2 年。王先生五年
前单位车改时购买轿车一部,成本价 15 万元,市价 6 万元。
2、家中现有人民币活期存款 3 万元,外币存款 1 万美元。基金成本价 5 万元,市价 4.2
万元。王先生作为公司高管,享受股权激励计划,3 年前购买大地公司股票 3 万股,成本价
23.4 万元,市价 28.56 万元。
3、王先生、张女士两人 1997 年开始在单位参加了社会基本保险,每月固定扣除三险一
金。至去年末,王先生、张女士养老个人账户余额分别为 11 万元、 3.5 万元。由于买房时支
取过住房公积金,现王先生、张女士的公积金账户余额分别为 2 万元、1 万元。
4、王先生信用卡额度 5 万,账单 2.5 万元未还。
二、家庭全年收支情况如下:
王先生上年度( 2008 年)税前年工资收入 30 万元,年终奖收入 10 万元。妻子税前年工
资收入 5 万元,年终奖 1 万元,房租每年扣除税费后净收入 2 万元。
家庭生活支出 6 万元,儿子学杂费及特长班支出 1.5 万元,给父母零用 1.2 万元,王父
医药费用 0.5 万元。
三、家庭购买保险情况:
1、王先生单位为他购买了保额为 50 万元的意外险。
2、王先生 10 年前为父亲投保了重大疾病险附加 5 倍意外险,保险期限 20 年,重大疾病
险保额 10 万元,意外险保额 50 万元。
四、客户的理财目标(依照重要程度排序) :
1、 因为与老人同住, 王先生希望两年内购买 180 平米, 总价现值为 280 万元的复式住房。
2、王先生希望供孩子读书至少到硕士,如果能力许可,希望可以出国留学。
3、 22 年后退休,保持现有生活水平不变,准备 20 年退休费用。
4、赡养父母终老。
5、王先生希望在 5 年内,每年花费现值 2 万元陪父母旅游,并从退休后第一年起,每年
花费现值 1 万元与太太一起旅游,持续 10 年。
6、尽可能将现有资金进行投资,达到保值增值目的。
7、每隔 8 年换一部现值 20 万元的汽车。
五、假设条件:
1、假设商业贷款利率 5 年以内(含 5 年)为 6%,5 年以上 7.5%,贷款额度最高为房价
的 70%,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5 年以内为 3.5%,5 年以上为 4%,最高可贷 80 万元。
2、 王先生和太太三险一金缴存均按照北京市政策执行, 最高不超过上年度月社平工资三
倍。公积金缴存比例为 12%,养老保险缴存比例为 8%,失业险缴存比例为 1%,医疗险缴存比
例为 2%, 2007 年月社平工资 3000 元, 2008 年月社平工资为 3300 元。王太太 2008 年社保缴
费基数 4000 元,王先生 9000 元(王先生始终按照社平工资的 3 倍缴费) 。
3、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为 7:1
4、目前大学本科为四年制,每年费用现值为 2 万元;出国读硕士需 2 年,每年费用现值
20 万元;费用成长率假定为 4%。
5、假定王先生和王太太的工资与社平工资成长率均为 5%,各项费用成长率均等于通货
膨胀率,为 4%。
6、假定退休前、退休后投资报酬率为分别为 7%、 4%,债券的收益率为 3%,住房公积金
投资报酬率为 5%,养老金投资报酬率为 6%。
7、大地公司共发行股票 1 000 万股,每年现金股利分配保持 30%不变。
8、一年期国库券收益率 3%,债券指数平均收益率 5%,标准差 6%,股票市场指数平均收
益率 11%,标准差 25%,股票与债券相关系数为 0.12 。
王先生要达成三年后的购车目标, 以下四种方式中成本最低、 最稳健的规划方式是 ( ) 。
A:每年储蓄 3 万元,三年后可得 9.6 万元付首付,不足部分利用贷款 B:每年储蓄 6 万元,三年后可得 19.3 万元,不足部分支取部分存款补齐 C:1 万元存款当首付款,5 万元信用卡额度支付 D:不事先准备,届时通过卖出股票支付
案例 2
孟然女士家庭及事业发展规划
规划时点: 2009 年 1 月 1 日
背景说明:
一、家庭情况
孟然女士, 42 岁,本科毕业,个人独资企业的业主。孟女士早年与丈夫离异, 12 岁的
儿子小学刚毕业。其前夫现已另有家室,每年向儿子支付 1 万元抚养费,直到儿子 18 岁成
年为止。孟父 65 岁,孟母 62 岁,均无收入,由孟女士赡养。孟母有轻度糖尿病,目前生活
尚能自理,但还是雇佣了全职保姆照料生活。
二、财务状况
孟女士为孟然休闲美容连锁店的企业主。目前在南京已有 3 家分店,苏州 2 家,无锡 1
家;另个人以特许经营方式授权全国各地 23 家加盟店经营;此外孟女士个人还在当地某知
名美容时尚节目担任嘉宾主持, 收取劳务报酬, 预计持续 5 年。 孟女士将城区的投资性房产
出租给某名牌化妆品公司作柜台,租金收入支付给孟女士个人。
注:
① 平均利率水平为 4%,标准差假设为 0;
② 取得成本为 45 万元,股票指数的历史平均年回报率为 13.5%,标准差为 20%;
③ 孟女士个人所有,股本金约 1 000 万元。拟于 2009 年初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改
制后公司净资产为 1 500 万元,无负债。孟女士占有 100%的股份。该行业股权收
益率相当稳定,历史平均水平为 15%;
④ 2005 年初购置,原价为 110 万元;
⑤ 宝马汽车一辆, 2006 年底以 150 万元的价格购置;
⑥ 年利率 6.12%,按月等额本息还款,月还款 10 000 元,还有 120 期未还;
⑦ 年利率 6.12%,按月等额本息还款,月还款 7 300 元,还有 146 期未还;第 5 页,共 14 页
⑧ 购车时向银行贷款 70 万元,贷款年利率 5.76%,五年期,按月等额本息还款,月
还款额 13 455 元,还有 3 年整才能还清;
表 2-2 孟然家庭年度收支表
2008 年
注:贷款还款支出未列入收支表。
三、保险状况
孟女士目前有保额 150 万元、缴费 20 年的终身寿险保单一张,年缴保费 65 000 元。并
附加以下险种: 1、住院补贴险,日给付额 300 元,不考虑免赔天数; 2、意外伤害险,保额第 6 页,共 14 页
200 万元; 3、意外伤害医疗费用保险,保额 5 万元。由于去年刚购买,两年之内不考虑现
金价值。
四、理财目标
1. 调整资金用度,充分利用资金发展事业兼顾家庭长期生活需求。
2. 提供充足的家庭保障。
3. 考虑将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以规避个人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风险。
4. 计划尽快在上海开设精品美容休闲中心,初期投资 800 万元,需要商业贷款。
5. 有购置上海市区住房的打算, 计划一年内购置一套价值 200 万元的房子, 需要商业贷款。
6. 儿子未来念私立中学,以当前价格水平计算,每年学费 5 万元,念 6 年。计划 18 岁到
上海念大学,学制 4 年,现大学学费水平每年 2 万元。之后还要送儿子到英国留学 2
年, 学习企业管理, 按当前价格水平计算, 现英国留学每年学费及生活费共计 30 万元。
7. 预计儿子留学归来之后,孟女士 60 岁时将企业转移给儿子经营,自己退休享受生活。
预估退休后前 10 年环游世界,按当前价格水平计算,生活费包含环游世界的费用每年
20 万元,后 20 年预计每年花费 10 万元。
8. 为了今后可能实施的遗产税,需要做遗产税节税规划。
五、风险偏好
金融理财师小张通过前期交流和风险问卷测试发现, 孟女士在风险偏好方面是一个积极
投资者, 她表示单边 97.5%的概率下可以接受最高达 16%的本金损失, 但希望长期的投资收
益应不低于 9%,置信概率为 95%,置信区间为 [E(r) ±2σ ]。
六、客户价值取向与行为特征
在跟孟女士沟通的过程中, 金融理财师小张发现她的性格有以下几个特征: 总担心钱不
够用,致力于积累财富,家庭现金管理方面开源重于节流,有赚钱机会时不惜借钱投资。
七、假设条件
1. 孟女士生活费及环游世界费用增长率均为 4%。
2. 孟女士预期寿命 90 岁。
3. 儿子念中学、大学、出国留学的学费及生活费年成长率均为 6%。
4. 长期房价成长率 5%。
5. 房屋年折旧率 2%,车辆年折旧率 20%。
6. 目前,孟女士本人及员工均未参加社会保险。
若孟女士的个人独资企业在 2009 年初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届时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率 为 25%。预计 2009 年企业税前利润与 2008 年相同。改制后孟女士给自己计发月工资50 000 元,并经税务机关认定为合理的工资支出 ; 孟女士持股 100%,假设企业税后收入 100%分红。请问 2009 年改制后与未改制前的 2008 年相比,所得税差异为 ( ) 。 ( 不考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及房屋租赁所得,忽略捐赠支出。另假设企 业改制后孟女士可税前扣除的社保支出为每月 1 000 元。 2008 年个人投资者的生计费用 扣除标准为 24 000 元/ 年,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为每人每月 2 000 元)
A:改为公司后所得税负担比个人独资企业时增加 25.39 万元 B:改为公司后所得税负担比个人独资企业时增加 29.34 万元 C:改为公司后所得税负担比个人独资企业时减少 70.62 万元 D:改为公司后所得税负担比个人独资企业时减少 39.45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