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是()。

A:德国农工协会 B:巴黎公社 C:全德工人联合会 D:德意志工人联盟

二战后,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A:各占领国的占领区实行不同的政策 B:英法美同苏联矛盾加剧 C:为了防止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 D:德国东西部地区矛盾不可调和

(2009年)关于德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德国统一前普鲁士曾制定过《禁止组织新党法》 B:德国1877年《民事诉讼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 C:德国1900年《民法典》被誉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之大成” D: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了以种族主义和__主义为指导的《加洛林纳法典》

关于德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德国统一前普鲁士曾制定过《禁止组织新党法》 B:德国1877年《民事诉讼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 C:德国1900年《民法典》被誉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之大成” D: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了以种族主义和__主义为指导的《加洛林纳法典》

下列有关德国法和法国法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德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1220年的《加洛林纳法典》 B: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但尚未形成“六法”体系 C:魏玛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德国改造法》等 D:由于德国民法具有“潘德克顿学派”的理论基础,相对于19世纪大陆法系其他国家而言,其结构更加严谨,概念更加准确

下列有关德国法和法国法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德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1220年的《加洛林纳法典》 B: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但尚未形成“六法”体系 C:魏玛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德国改造法》等 D:由于德国民法具有“潘德克顿学派”的理论基础,相对于19世纪大陆法系其他国家而言,其结构更加严谨,概念更加准确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以下几题: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473亿美元,到了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CDP)达到32801亿美元,2000年,我国GDP超过意大利,位于世界第六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3%,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5.7%,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3.1%,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3.1%,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90.2%。2005年,我国GDP超过英国与法国,位于世界第四位,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1%,比2000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是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49.3%,接近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比2000年提高近一倍;是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0.5%,比2000年提高了17.4个百分点,2007年仍然位于第四位,但是位于第三位的德国的99.5%,比2005年提高19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国民总收入(GNI)得到大幅提高,1978年,人均国民收入为190美元,2001年人均国民收入为1000美元,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走上新台阶,达到2360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1倍。我国人均GNI与世界人均GNI水平差距逐渐缩小,1978年我国人均GNI相当于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10.1%,2001年我国人均GNI相当于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19.2%,比1978年高9.1个百分点,2007年相当于世界平均国民收入的29.7%,比1978年高19.6个百分点,在世界银行的209个国家、地区排名中,我国人均GNI在世界排名中由1997年145位提升到2007年的132位。

2001-2005年,美国、日本、德国GDP年平均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排序是().

A:美国、日本、德国 B:日本、德国、美国 C:德国、美国、日本 D:德国、日本、美国

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表,并根据德国的有关知识,回答 18-20题。

德国农业比重很小, 仅占国民总产值的 1.6%,但机械化程度高,以乳肉畜牧业为主。 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德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德国北部 形成了( )。

A: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C:全国林业基地 D: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