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8岁,因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收住传染病区。护士穿隔离衣对其进行治疗护理。
有关隔离衣的要求,正确的是
A:每周更换1次 B:要保持袖口内外面清洁 C:必须完全盖住工作衣 D:隔离衣潮湿后立即晾干 E:隔离衣服挂在走廊内应外面向外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题:
某商务核心区(图3-45-1)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为102951㎡,主要功能为:①人行交通系统。是联系公共区与二级地块的人行通道,为在地下车库停车的使用者提供了清晰和便捷的快速通道,呈“井”字形分布于地块内。快速通道的净宽度为14m,建筑面积约为52529㎡,与各二级地块均有出人口,行人可通过清晰的标志系统找到相应的楼座;②商业功能。包括品牌主力店、餐饮区、影剧院、超市等,建筑面积约为50422㎡。商业西侧室外设置有从南至北、完全开敞的下沉广场,既为商业增加了室外景观,又改善了采光通风及疏散条件。为了满足商业店铺的有效布局,并解决商业疏散问题,在商业区域中间设置了南北长约200m,东西宽度为14m的室内步行街(图3-45-2),周围的商业店铺通过步行街进行疏散,步行街设置有多个直通下沉广场的出口,还设置有多部直通室外地坪的疏散楼梯。该建筑除室内步行街的防火分区划分、借用室内步行街进行疏散等问题以外,其他消防设计均满足现行有关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
在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中,通过隔离室内步行街中的商业火灾荷载,限制室内步行街内部的火灾荷载,设置有效的火灾探测、自动灭火、防排烟等消防措施,将步行街设置为“临时安全区”,以解决步行街防火分区面积超大、借用步行街疏散等问题。与此同时,通过设置下沉广场,引导步行街人员首先疏散至开阔的下沉广场,有效解决地下商场疏散楼梯不足的问题。
下列哪些描述用于防火分隔的下沉广场的语句是正确的?( )
A:下沉广场的宽度不应小于13m B:下沉广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69㎡ C:下沉广场内应设置不少于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 D:下沉广场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不应小于通向下沉广场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E:防风雨篷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室外开敞空间地面面积的25%
某公司承建的市政道路工程,长2km,与现况道路正交,合同工期为2015年6月1日至8月31日。道路路面底基成设计为300mm水泥稳定土;道路下方设计有一条DN1200mm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该管道在道路交叉口处与现状道路下的现有DN300mm燃气管道正交。
施工前,项目部现场时,发现雨水管道上部外侧管壁与现状燃气管道底间距小于规范要求,并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的建议。经设计单位核实,同意将道路交叉口处的Y1-Y2井段的雨水管道变更为双排DN800mm双壁波纹管,设计变更后的管道平面位置与断面布置如图1-1、1-2所示。
项目部接到变更后提出了索赔申请,经计算,工程变更需要增加造价10万元。
图1-1 设计变更后的管道平面位置示意图(单位:mm)
为减少管道施工队交通通行的影响,项目部制定了交叉路口的交通导行方案,并获得交通管理部门和路政管理部门的批准。交通导航措施的内容包括:
(1)严格控制临时占路时间和范围;
(2)在施工区域范围内规划了警告区、终止区等交通疏导作业区域;
(3)与施工作业队伍签订了《施工安全责任合同》。
施工期间为雨季,项目部针对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的施工置顶了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加强与气象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安排在不下雨时施工;
(2)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
(3)做好防雨准备,在料场和搅拌站搭雨棚;
(4)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对已摊铺的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
问题
交通疏导方案(2)中还应规划设置哪些交通疏导作业区域?
交通疏导作业区域还包括: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
现场隔离、组织人员撤离;根据火灾险情和防护距离设置(),封锁现场,在隔离区周围设立明显标志,险情未得到消除,不得解除封锁。
A:保护装置 B:隔离区 C:隔离带 D:隔离墙
根据是否有规划,在人员密集场所内设置隔离区的两种情形分为()。
A:场所内部隔离和场所外部隔离 B:事先划定和活动中设置 C:活动前设置和活动后设置 D:专用设施设置和非专用设施设置
简述人员密集场所人群疏导及隔离区设置的方法。
人员密集场所人群疏导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
A:人墙法 B:多路引导法 C:截留疏导法 D:疏散引导法 E:隔离法
指挥、疏导人员的基本方法包括()
A:口头引导疏散 B:广播引导疏散 C:强行疏导、疏散 D:制止脱险者重返事故现场 E:暴力疏导、疏散
设置隔离室最主要的目的是()
A:单独设置房间以提醒医务人员离开时洗手 B:便于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监护 C:将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从空间上分开 D:将感染源与传播的途径分开 E:方便家属探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