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客户毫无来由的发火时,你应该()。

A:保持平静的语气 B:表达你对他们处境的理解 C:任凭客户发火,让他发泄 D:努力找客户发火的理由 E:低声下气,小心翼翼地迁就客户

煤炭自然发火分为潜伏期、()和燃烧期。

A:自热期 B:发火期 C:吸氧期

发生煤炭自然发火的预兆有()。

A:煤层及附近空气温度和水温增高 B:自然发火初期巷道中湿度增大,出现雾气和水珠,煤壁出汗 C:空气中氧气浓度下降 D:出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人体产生不适感 E:自然发火初期空气中出现煤油、汽油、松节油等气味

不发火建筑地面材料及其制品不发火性的试验方法包括( )。

A:实验前的准备 B:粗骨料的试验 C:粉状骨料的试验 D:不发火水泥砂浆、水磨石和水泥混凝土的试验 E:试验后的整理

D煤矿设计年产量为120×104t,1983年投产。主要可采煤层为10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3m)、8号煤层(平均厚度为9.98m)和7号煤层(厚度为1.5m)。煤层间距分别是75m和20m,倾角为12°~40°;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矿井南翼8号煤层曾经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矿井地压大;煤尘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在31.4%~50.81%之间;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在3个月左右,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1986—1998年共发生过18次自然发火事故,不仅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打乱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特别是1997年“2·10”事故,造成包括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十分惨痛。为此,D煤矿痛定思痛,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强化安全管理。实现了近2年无自然发火事故。D煤矿1986—1998年间先后共发生18次自然发火,其中17次发生在8号层煤,发火规律明显,发火地点集中,在回采面收作线附近(7次,占发火总数的38.9%)和巷道施工或生产过程中漏顶及区段溜斜过煤段处(10次,占发火总数的55.6%);每次发火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自1986年8月2日至1998年1月19日,共发生自然发火18次,平均每年发火1.5次,每次发火时间平均231天,1992年2月10日和1992年2月12日,两次发火的间隔仅为2天。发火征兆较为明显,有CO,其浓度呈上升趋势,有煤油味,出现烟雾,有高温点及出现明火等。

简述煤自然发火的条件。

D煤矿设计年产量为150×104t,1983年投产。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矿井地压大;煤尘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在31.4%~50.81%之间;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在3个月左右,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1986—1998年共发生过18次自然发火事故,不仅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打乱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特别是1997年“2·10”事故,造成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十分惨痛。为此,D煤矿痛定思痛,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强化安全管理。实现了近2年无自然发火事故。D煤矿1986—1998年间先后共发生18次自然发火事故,其中17次发生在8号煤层,发火规律明显,发火地点集中,在回采面收作线附近(7次,占事故总数的38.9%)和巷道施工或生产过程中漏顶及区段溜斜过煤段处(10次,占事故总数的55.6%);每次发火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自1986年8月2日至1998年1月19日,共发生自然发火18次,平均每年发火1.5次,每次发火时间平均为231天,1992年2月10日和1992年2月12日,两次发火的间隔仅为2天。发火征兆较为明显,有一氧化碳,其浓度呈上升趋势,有煤油味,出现烟雾,有高温点及出现明火等。

简述煤自然发火的条件。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