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定制加工模型:缺失,咬合紧,医师设计以为基牙做金属全冠桥,并提示,基牙条件良好

对于该金属桥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金属桥可全部恢复缺失牙的功能 B:该金属桥最多能恢复缺失牙功能的90% C:该金属桥恢复原功能的75%左右 D:该金属桥恢复原功能不能超过50% E:以上描述均不正确

焊料与被焊金属的关系是

A:熔点高于被焊金属100℃ B:与被焊金属熔点相同 C:熔点低于被焊金属100℃ D:熔点低于被焊金属200℃以上 E:熔点高于被焊金属200℃以上

某男性患者,51岁,以左侧后牙自发痛2天,加重1天,伴夜间痛求诊。检查发现左上第一磨牙锤造金属全冠修复,左下第一磨牙烤瓷冠修复,面大面积崩瓷露出金属底冠,上下颌修复体密合度均欠佳,口腔卫生情况差,牙龈充血水肿。

患者治疗完成后选择铸造金属全冠修复上、下颌患牙,此时应注意

A:左上第一磨牙近颊根拔除,应降低该患牙全冠的龈高度,增加对颌牙高度来建 B:恢复正常的咬合曲线 C:选择同种金属材料 D:增大全冠修复的面颊舌径,以提高咀嚼效率 E:恢复正常的邻接关系 F:恢复正常的覆覆盖关系

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A: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B: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C: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D: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

某男性患者,51 岁,以左侧后牙自发痛 2 天,加重 1 天,伴夜间痛求诊。检查发现左上第 一磨牙锤造金属全冠修复,左下第一磨牙烤瓷冠修复, 面大面积崩瓷露出金属底冠,上 下颌修复体密合度均欠佳,口腔卫生情况差,牙龈充血水肿。

患者治疗完成后选择铸造金属全冠修复上、下颌患牙,此时应注意

A:左上第一磨牙近颊根拔除,应降低该患牙全冠的 龈高度,增加对颌牙高度来建 B:恢复正常的咬合曲线 C:选择同种金属材料 D:增大全冠修复的 面颊舌径,以提高咀嚼效率 E:恢复正常的邻接关系 F:恢复正常的覆 覆盖关系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以下题
所谓创新型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我国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节省的是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创新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既然创新投入对创新型经济意义重大,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建设就尤为重要,这种激励机制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密切。
标准的市场经济理论排斥政府作用,至多是在市场失效以后才需要政府干预。这是在不考虑创新的条件下提出的。而一旦引入创新,就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政府主动介入创新的必要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成果具有溢出效应。创新的知识和技术,不仅创新者受益,社会也会受益。这种外溢性同时也表明,创新不仅要支付私人成本,也要支付社会成本,这种公共性特征不只是靠政府规制来克服仿冒、剽窃等免费搭车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制定重大科技创新的国家计划,并通过公共财政对此类创新进行直接的或引导性的投入。
我国目前的提法是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这是针对以企业为创新源头的技术创新而言的,而对以科技进步为源头的科技创新来说,还应明确以国家目标为导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技术有自主的选择,市场也会通过资源配置来推动创新,但不排斥政府积极介入其自主的研发过程。自主创新的各个阶段与市场的距离大致可确定政府和市场结合作用的界线。离市场越近的阶段,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越大;离市场越远的阶段,政府的作用越大。这意味着在创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阶段,更多地需要政府介入,包括政府提供引导性投资和支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根据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政府介入创新不是代替企业的主体地位,更不是挤出企业的创新投资,而是做更为公共的事情。

我国发展创新型经济时,不能节省的是(  )。

A:物质资源 B:环境资源 C:资金投入 D:人员投入

材料(一)
1928年,英国有一位名叫森金斯的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些金属经过高温处理或添加某些元素之后,会变得像面团和软糖一样柔软和易于加工。只要施加很小一点压力和拉力就可以延长几倍、几十倍以至几千倍。于是,便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超塑现象,并把具有这种特性的金属,称之为超塑金属众所周知,金属在常温下是以固体状态存在的。晶体原子排列成紧密的晶格点阵,保持着其原有的各种特性。而当加热到一定高温之后,有一些金属和化合物中的晶格原子就变得活跃起来,从而打破了原有的紧密的晶格点阵,降低了原子间的结合力,增加了金属的(    )。这样,原来难以进行加工的固体金属就会变得易于成型超塑金属具有两个非常有用的特点。一个是在到达超塑性温度以上时,金属显现出的易于加工的柔软性能,伸长率可达到500%~2000%,个别的竟可达到6000%;另一个是在常温下重现的抗压、抗拉和耐腐蚀性能。科技人员利用它的这种双重性能,就可以制造出许多具有独特功能的超级合成材料,创造出先进的金属加工工艺,生产出许多新奇的产品。现在,超塑金属已经在众多的领域中大显身手,表现出新颖、奇特的功能在航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中,需要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低密度的新型复合材料。过去,普遍采用粉末冶金、扩散焊接和电化学等方法来制取。超塑金属的出现,为人们制造复合材料找到了进行合成的新方法。在超塑状态下,把铝、硅基的脆性合金压制成几十微米厚的薄片,以此作为基体材料。然后,再在基体材料中渗入硼纤维或碳纤维作为骨架。这样,就可以综合基体材料和骨架材料的双重优点,相互取长补短,制造出合乎要求的超级材料。例如硼纤维和铝制成的复合材料,用来加强飞机上的衬板,可以使机翼的刚度提高50%,自重减轻一半。若是用来制造整个飞机,可以使整体重量减轻近四分之一利用超塑金属还可以进行成型工艺的加工。加以很小的压力,就能够产生很大的变性。经测定,超塑金属的成型压力仅为一般金属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一般地说,采用45吨的压机就可以成型,而一般的金属冷挤压成型则要用300吨以上的压机。而且,采用超塑金属加工零件可以一次成型,节省了其他的加工工序和时间。如制造钛合金涡轮盘,若采用机加工的方法每件需要32~56小时,现采用超塑性高温加工,每件成型工时只需要10~20分钟,工效提高了近80倍。同时,材料消耗也降低了一半

下列关于“超塑金属”应用于航空及航天领域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在超塑状态下,把铝、硅基的脆性合金压制成几十微米厚的薄片,以此作为基体材料 B:在基体材料中渗入硼纤维或碳纤维作为骨架 C:把超塑金属用来制造整个飞机,可以使飞机整体刚度提高50%,重量减轻近四分之一 D:综合基体材料和骨架材料的双重优点,相互取长补短,制造出合乎要求的超级材料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金属历来都是通过采矿、冶金制取的,可是80年代初期,科学家发现在聚乙炔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因为这种塑料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人造金属”。近年来,它的发展极为神速,人们又先后研制成功了聚苯乙炔、聚苯硫醚和聚双炔类等。这种人造金属不仅具有金属光泽,还能导电传热,其用途十分引人瞩目。
“人造金属”最奇特的功能是它的导电性。与普通塑料不同的是,“人造金属”塑料具有一种独特的线型结构,许多同样的分子能奇妙地结合起来,并带有较多的“自由”电子。这就使原来的塑料改变了物理性能,能够导电。它的导电率比铜、银还要高。普通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成为超导,但这种低温度很难得到。而人造金属却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外围“自由”电子释放越来越多,因此导电性增大,在常温下呈现出超导电性能。实现超导,由低温变成常温,这是人造金属创造的一大奇迹,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超导电线将使远距离无损耗输电的设想成为可能,使火车悬浮在轨道上高速运行,将使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最终解决能源问题。
人造金属的另一突出贡献是,用它制成的新型电池代替笨重、硕大的铅蓄电池,可以使人们长期用蓄电池做动力汽车有了(①)的可能。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不需要维修,充电次数可达1000次以上,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4~5倍,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人造金属在外压和光的作用下,能产生电场效应,把它装在扩音器上,能将声音放大;把它放在红外摄像机上,在红外热能作用下,也能产生工作电流进行录像。此外,人造金属弹性大、易加工、重量轻、耐磨蚀性能好、强度高、成本低。

下列对“人造金属”的用途判断正确的是()。

A:用“人造金属”制成的发电机,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 B:“人造金属”的超导功能实现了控热核聚变反应 C:“人造金属”电池充电一次,就可提供相当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 D:“人造金属”可以直接成为红外摄像机的工作电源

HS编码中,贵金属包括 ( )。

A:金 B:银 C:稀有金属 D:铂及铂族金属

在组成直流电动机单叠绕组时,从节省有色金属材料角度出发,应采用 ( )。

A:左行绕组 B:右行绕组 C:两者均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