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健康妇女,进行查体,其骨盆型态各径线均正常,则:
其中骨盆平面横径长约为
A:9cm B:9.5cm C:10cm D:10.5cm E:11cm
孕妇,26岁,孕1产0,妊娠39周。因规律性腹痛6小时入院,无产前检查。骨盆外测量:髂前上棘问径24cm,髂嵴间径26cm,骶耻外径18.5cm,坐骨结节间径8 cm。
还需要测量哪条径线 ( )
A:对角径 B:坐骨棘间径 C:出口后矢状径 D:中骨盆前后径 E:耻骨弓角度
孕妇,26岁,孕1产0,妊娠39周。因规律性腹痛6小时入院,无产前检查。骨盆外测量:髂前上棘问径24cm,髂嵴间径26cm,骶耻外径18.5cm,坐骨结节间径8 cm。
测量结果下列哪一条径线异常 ( )
A:骶耻外径17.5cm B:骶耻内径12.5cm C:坐骨结节间径9cm D:髂嵴间径27cm E:髂前上棘间径25cm
病历摘要:初产妇,足月临产18小时,宫口扩大停滞已3小时,宫缩25''/7'~8',宫底32cm,儿头矢状缝在右斜径上,小囟门在7点处(仰卧位),S+1,骶骨平直,坐骨棘骨平直,坐骨切突,坐骨切迹略小于2横指。
女性骨盆重要径线正常值,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入口平面是前后径为11cm B:中骨盆平面是横径为10cm C:出口平面其重要径线是横径为9cm D:出口平面后矢状径为8~9cm E:前矢状径为5cm
27岁初产妇,妊娠40周,检查骨盆各径线为:骶耻内径>11.5cm,坐骨棘间径9.5cm,出口横径7cm,耻骨弓角度800。
应进一步检查骨盆哪条径线,再根据胎儿大小决定分娩方式
A:髂棘间径 B:髂嵴间径 C:骶耻外径 D:出口后矢状径 E:对角径
初产妇,29岁,妊娠40周,检查骨盆各径线为:骶耻内径>11.5cm,坐骨棘间径9.5cm,出口横径7cm,耻骨弓角度呈800。
应进一步检查骨盆哪条径线,再根据胎儿大小决定分娩方式
A:髂棘间径 B:髂嵴间径 C:骶耻外径 D:出口后矢状径 E:对角径
对角径
A: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B: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问的距离 C:坐骨棘间的距离 D:骶骨尖端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E: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
对角径
A: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B:耻骨联合缘至骶岬上缘间的距离 C:坐骨棘间的距离 D:骶骨尖端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E: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
井径比是指()。
A:有效排水圆直径与砂井直径的比值 B:砂井直径与有效排水圆直径的比值 C:砂井直径与井间距的比值 D:井间距与砂井直径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