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更可能出现组织公民行为 B:组织公民行为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偷窃、缺勤。迟到等 C:组织公民行为是对组织高效运作和生存其积极作用的行为 D: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自发的工作行为
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工作行为 B:组织公民行为是属于员工职责范围之内的行为 C: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会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 D: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的生存和高效运作具有积极地作用
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织公民行为通常能得到组织的薪酬回报 B:组织公民行为是组织规范中正式要求的行为 C:组织公民行为是员工岗位职责中规定的行为 D: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的生存和高效运作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保护公民人身安全是指( )。
A:保护公民的生命权 B:保护公民的健康权 C:保护公民的名誉权 D: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依《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公民的住所是()。
A:公民户籍所在地 B:公民的经常居住地 C:公民的实际滞留地 D:公民的居所地
在我国,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这体现着()。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D:权利和义务是没有区别的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第81~85题。
注:就业人口占比=就业人口/年满16岁以上的自由公民数劳动力人口占比=劳动力人口/年满16岁以上的自由公民数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在下列年龄段的年满16岁以上的自由公民中,失业率超过10%的是
A:16~19岁 B:25~34岁 C:45~54岁 D:65岁以上
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以下几题。社会性别是一个能够影响公共政策制定__民参与状况的重要变量,其对公民参与的信息来源、参与动机以及参与频次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下面以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和山西等六省为个案,从量化层面考察了社会性别对于我国政策制定__民参与的影响。调查的时间跨度为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共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4份。公民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公共政策信息,对于公民的参与动机、参与努力和参与规模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问卷设计了“你了解国家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的问题。该问题为单选,具体回答情况见表1。
如果样本人数相等,则选择“国内报纸”、“会议文件”作为接受政策信息第一渠道的男性公民人数分别是女性公民人数的()
A:1.2倍2.2倍 B:1.3倍1.5倍 C:3.7倍1.3倍 D:1.3倍2.2倍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注:就业人口占比=就业人口/年满16岁以上的自由公民数劳动力人口占比=劳动力人口/年满16岁以上的自由公民数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在下列年龄段的年满16岁以上的自由公民中,失业率超过10%的是
A:16~19岁 B:25~34岁 C:45~54岁 D:65岁以上
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以下4题。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想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为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利益”、“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基于公民权利”、“出于公民责任心”。六项备选答案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其同政治制度的关系。在选项中,“出于公民责任心”和“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共有l974人次对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做出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1169人次,女性公民805人次。统计结果见表。
女性公民在“公民责任、公民权利、公共利益”三个高选择率项上选择人次占女性选择人次的()
A:71.1% B:77.5% C:74.9% D: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