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

A:世卿世禄制 B:“三选”制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三国五鄙”制

《行军篇》中说“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足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请将这段话翻译成白话。

下列古文中能够体现领导者榜样效应的是()。

A: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下列古文中能够体现领导者榜样效应的是(    )。

A: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

楚 厉 王 有 警 鼓 与 百 姓 为 戒 饮 酒 醉 过 而 击 之 也 民 大 惊 使 人 止 之 曰 吾 醉 而 与 左 右 戏 击 之 也 民 皆 罢 居 数 月 有 警 击 鼓 而 民 不 赴 乃 更 令 明 号 而 民 信 之

(取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

(5分)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解析:

每断对2处得1分,“∥”可断可不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而商君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法:效法

B.民怪之,莫敢徙。 怪:以--为怪

C.黥其师公孙贾。 黥:刺杀

D.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具:制定完备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公孙鞅为变法所做的努力的一组是( )

①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②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③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④刑其傅公子虔。

⑤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⑥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2)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3) 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有才能的人制定法规政策,蠢笨的人只会受制于法规政策;贤德的人因时而变动礼法,无能的人只会被现成的礼法束缚住。

(2)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秦国百姓,有些又来说新法好。

(3) 尚且不敢忘记树立信誉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况今日治理天下的当政者呢!


解析:

__同志在《之江新语·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中曾引用《孟子·梁惠王下》中的名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下列典故与该句名言所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②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③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④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王安石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3)材料三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93a80799c509796e.jpg]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