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历史人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
A: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B:张之洞、康有为、李大钊、孙中山 C:林则徐、孙中山、李鸿章、康有为 D:孙中山、林则徐、康有为、洪秀全
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康有为 ( )
A: 主张民主共和 B: 学习西方 C: 主张君主立宪 D: 救亡图存
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除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胡适《归国杂感》1918年)。那么,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两种人都批判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 ( )
A:托故改制 B:学习西方 C:变革制度 D:救亡图存
胡适在其创作的《归国杂感》里这样写道:“不到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的中国,骂康有为太新;二十年后的中国,却骂康有为太旧。”“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都批判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
A: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 B:倡导民主与科学,全盘西化 C:变革制度,建立民主共和 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诏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康有为具备优秀史学家的道德 B:康有为反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C:康有为不能原谅袁世凯逼清帝退位 D:康有为惧怕袁世凯的权威
梁启超评价康有为,认为他是“孔教之马丁·路德”。这主要是因为
A:康有为改革儒学理论完善改革主张 B:康有为融合孔子儒学、西学进行改革 C:康有为主张改革中国原有zōng jiāo 制度 D:康有为把西方的zōng jiāo 理论用于改革
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康有为( )
A:主张民主共和 B:学习西方 C:主张君主立宪 D:救亡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