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德与马援是()关系。

下列成语描述马援的是:()

A:穷当益坚 B:老当益壮 C:大器晚成 D:以上都是

灵渠公园内的四贤祠因为祀奉历史上对修建灵渠和维修灵渠有过重大贡献的四位先贤而得名,其中唐代的是()。

A:史禄 B:马援 C:李渤 D:鱼孟威

著作《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概述制海权理论并鼓吹建立强大海军的著名战略思想家是下列的哪一位?()

A:马歇尔 B:马汉 C:马克思 D:马援

书院路旁有一条马援巷,请问马援是哪个朝代的名将?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 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诣阙上书理马援

【汉】朱勃

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故高祖赦蒯通,而以王礼葬田横,大臣旷然,咸不自疑。夫大将在外,谗言在内,微过辄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故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下。岂其甘心末规哉?悼巧言之伤类也。

窃见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以五年始归正朔。当此之时,虏述矫号于益州,隗嚣拥兵于陇冀,豪杰盱睢,且自为政。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冒万死,孤立群贵之间,傍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岂顾计哉!宁自知当要七郡之使,徼封侯之福邪?八年,车驾西讨隗嚣,国计狐疑,众营未集,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隗嚣克定,援有力焉。及吴汉下陇,冀路断隔,豪强叛城,酋羌杀吏,唯独狄道为国坚守,士民饥困,乃啖驽煮履,寄命漏刻。援奉诏西使,镇慰边众,乃奋不顾身,间关山谷之中,挥戈先零之野,招集豪杰,晓诱羌戎,谋如涌泉,势如转规,遂救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兵全师进,因粮敌人,陇冀略平,而独守空郡,兵动有功,师进辄克。诛锄先零,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胫。又出征交趾,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征侧,克平交州。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离疫,援不独存。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

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三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中,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罪,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死者不能自明,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夫明主醲于用赏,约于用刑。高祖尝与陈平金四万,以间楚军,不问出入所为,岂复疑以钱谷间哉?夫操孔父之忠而不能自免于谗,此邹阳之所悲也。惟陛下留思竖儒之言,无使功臣怀恨黄泉。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若援,所谓以死勤事者也。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之望。

臣年已六十,常伏田野,窃感栾布哭彭越之义,冒陈悲愤,战栗阙庭。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①朱勃:字叔阳,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名将马援同乡。马援为将军,封侯,朱勃当时仅为县令。马援死后遭谗害,故交远避,只有朱勃挺身为其申辩。②归正朔:采用天子颁布的历法,表示归顺。马援原为陇西隗嚣部将,建武五年归顺东汉光武帝刘秀。③七郡:建武十八年,交趾女子征侧起兵反汉,朝廷任马援为伏波将军,令其率军__。次年,平定交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七郡,封新息侯。

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巧言之伤类也 悼:悼念,想念

B.封侯之福邪 徼:求取,获取

C.人情岂乐久绝地不生归哉 屯:驻扎,停留

D.夫明主醲于用赏,于用刑 约:节制,不轻易

14.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马援“勤事”的一组是(3分)

①援拔自西州,钦幕圣义 ②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

③挥戈先零之野,招集豪杰,晓诱羌戎 ④国计狐疑,众营未集

⑤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征侧,克平交州 ⑥怨隙并兴,宗亲怖栗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大量篇幅列举马援西讨隗嚣、平定陇冀、消灭先零、平定交州等一系列不朽的功绩,彰显他忠于王室、出生入死、奋勇力战的牺牲精神。

B.马援出身于西州,在虏述占据益州、隗嚣拥兵陇冀、天下豪杰各自为政的混乱之时归顺东汉,随光武帝讨伐隗嚣时,大家犹豫不决,马援提议进攻,一举平定陇冀。

C.作者描述马援遭到诬告后家属不敢出门、尸体不能葬入祖坟等凄凉情景,是为了与生前的巨大功勋形成鲜明的对比,希望光武帝能重新评定马援的功与罪。

D.汉高祖给陈平四万两黄金用来离间楚军,就不管他是怎样用的;邹阳有孔父的忠诚却不能免于谗言的伤害。劝诫君主应该用人不疑,不让忠臣抱屈。

16.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话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3分)

(2)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离疫,援不独存。(3分)

(3)死者不能自明,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3分)

17.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援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救千头,谷数千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13.A

14.C

15.B

16.(1)我听说圣德的帝王理政,不忘人臣的功劳,采用他的某一方面美德,不要求他具备所有的优点。(“美”“众”各1分,大意1分。)

(2)不久再度南征,立即攻陷临乡,出师已经有初步的业绩,事业还没有成功,而自己先牺牲了,帐下士兵患上疫病,马援也不能独自生存。(“竟”“离”各1分,大意1分。)

(3)死者不能使自己冤屈昭雪,活着的没有人为它辩白,我暗地里为他伤心。(“明”使动用法,“伤”为动用法,各1分,大意1分。)

17.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3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止。)

【解析】

13.

试题分析:A悼:恐惧,害怕;此处是本义。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①马援出身以及投靠光武帝原因,④说的是国家危急的状况,⑥写的是马援死后的遭遇。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5.

试题分析:大家犹豫不决,马援提议进攻,攻克的是西州,不是陇冀。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美”, 美德;“众”,所有的。(2)“竟”,成功;“离”,遭遇,患上。(3)“明”使动用法,使自己冤屈昭雪;“伤”,为动用法,为他伤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承接上文,马援因同情而放了一个囚犯,囚犯逃亡到北方,可判断出,“遇赦”应断在一起;“因留牧畜”可断在一起;“宾客”“丈夫”是名词,“归附”,动词;“曰”是断句的标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对称结构,据此可顺利断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一】

我听说圣德的帝王理政,不忘人臣的功劳,采用他的某一方面美德,不要求他具备所有的优点。汉高祖赦免蒯通而用王礼殡葬田横,大臣因此心胸开阔,都不患得患失。大将在外,谗言在内,小过必究,大功不计,这种情况实在是国家应该避免的。(因为有了这样的情况)所以章邯畏惧谗言而投降了项羽,燕国的将军攻下了聊城而不敢回国。难道是他们甘心出此下策吗?怕的是谗言伤害好人呐。

我看原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在建武五年归顺朝廷。这时虏述在益州称帝,隗嚣占领陇冀,各地豪杰瞪眼仰视,各自为政。马援出自西州,钦慕皇帝的圣德仁义,历经艰险,心甘情愿的冒着随时死亡的危险,和其他朝廷贵族完全不一样,在身旁没有一个人相助的情况下,奔深川,入虎口,这一切哪有为自己打算呢?难道他自知会担任七郡的使命,获取封侯的福分吗?建武八年,皇帝西讨隗嚣,国家决策狐疑未定,大军尚未集中,马援提出应当进军的建议,终于击败西州。能够平定隗嚣,马援有大功劳。等到吴汉从陇西撤回,进入冀县的道路断绝,豪强率城投敌,羌戎大杀官吏,唯独狄道坚守不下,士民饥饿疲劳,于是煮弩和鞋的皮充饥,命在旦夕之间。马援奉诏出师西方,安慰边地民众,于是奋不顾身,在险关山谷之中出没,在先零的荒野作战,召集豪杰,劝诱羌戎,计谋百出,有如泉涌;战事顺利,如转圆规,就此解救了边地的倒悬之急,保存了几乎败亡的城池,军队也因此得以保全。进而挥师进击,夺取敌人的粮食作为补给,陇、冀评定。虽然独守空郡,一发兵就能建立功勋,一出师就能夺取胜利。消灭先零,一直追入山谷,奋勇力战,被飞箭穿透小腿。又出征交趾,当地常有瘴气,马援与妻子儿女生死诀别,没有丝毫悔恨之心。于是剿灭征侧,平定交州。不久再度南征,立即攻陷临乡,出师已经有初步的业绩,事业还没有成功,而自己先牺牲了,帐下士兵患上疫病,马援也不能独自生存。战争或者因持久而建立功勋,或者因速决而招致失败,深入进攻敌人未必是对的,迟疑不进未必就错。人情难道是乐意驻扎在绝境,不想生还吗?

只是马援服务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大漠,南越江海,触冒害人的瘴气,僵死在战场之上,结果却名誉毁败、封爵削夺,封地不能传给后人。天下人不知道他的过失,百姓没听说他的丑行,突然就因为几个人的片面之词,横遭诬蔑不实的诽谤。家属不敢外出郊游,尸体不能葬入祖坟,一时间所有的怨言和不满全都集中到他的身上,连他的亲戚宗族也战战兢兢。死者不能使自己冤屈昭雪,活着的没有人为他辩白,我暗地里为他伤心。

明主重于用赏,轻于用刑。汉高粗曾给陈平黄金四万两以离间楚军,不问他如何使用,难道会怀疑他把钱粮私吞了吗?具有孔父的忠诚而不能免于谗言的伤害,这是邹阳之所以悲哀的事。希望陛下能够留意我这个无知儒生的话,不要让功臣怀恨于九泉之下。我听说《春秋》的经义,罪过可用功劳来抵消。圣王的祭祀礼仪,为臣的做到五仪就可以赔享祭祀了。比如马援就是所谓死于勤王之事的人。请皇上下令评议马援的功罪,该断的断,该续的续,以满足天下人的心愿。

我今年已经60岁了,常隐居民间。昔日栾布不顾禁令,哭祭无辜受戮的彭越;我受正义之举的感染,战战兢兢在皇帝面前冒死陈述心中的悲愤。

【译文二】马援作了郡里的督邮,解送犯人到司命府,囚犯有重罪,马援可怜他将他放了,(自己)就逃亡北地。遇赦后,就留下放牧,宾客们都归附于他。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的志气,应该在穷困时更加坚定,年老时更加壮烈。”因为从事耕种放牧,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又感叹道:“凡是增加的财产,贵在能施舍救济他人,否则就是守财奴罢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援十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百家。援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尽散以班昆弟故旧。

初,援在陇西上书,言宜如旧铸五铢钱。事下三府,三府奏以为未可许,事遂寝。及援还,从公府求得前奏,难十条,乃随牒解释,更具表言。帝从之,天下赖其便。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闲于进对,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 。

十七年,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南击交阯。援将其兵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十八年春,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援追徵侧等至禁溪,数败之,贼遂败走。明年正月,斩徵侧、徵贰,传首洛阳。封援为新息侯。援所过辄为郡君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树数百户;今我以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以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良工不示人以朴 朴:质朴。

B.随山刊道千余里 刊:削,开凿。

C.数败之 数:屡次,多次

D.名有计谋 名:以……闻名。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子孙因为氏”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振声激越,伺者因此觉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援私自释放囚犯,被迫逃亡。遇到大赦,留在北地放牧,拥有了很多的宾客与丰厚的财产。

B.马援两次上书皇帝建议像以前一样铸造五铢钱,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从而方便了天下百姓。

C.马援平定交阯叛乱时,为当地治城郭,修水利,申明法律,此后,越地流传着马援的故事。

D.朋友庆贺马援凯旋,马援却批评孟陵不能规劝自己,并表达了戍守边关,马革裹尸的愿望。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译文:

[来源:Zxxk.Com]

(2)今我以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译文: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马援曾经学《齐诗》,但不能掌握最基本的章句,马援就问哥哥马况辞学,想到边郡去种田放牧。尝:曾经(1分)   意:料想,想到(1分)  句意(1分)(2)现在我凭借很小的功劳,却享食大县,功劳微小但封赏丰厚,怎么能长久呢?以:凭借(1分)  何以:即以何,用什么,怎么(1分)句意(1分)


解析:

【小题1】(朴:未加工成器的木材。“朴”用作后置介词“以”的宾语,名词。)(3分)

【小题2】(D与题干中“因”都用作介词,由于,因为。A介词,依靠,凭借。B介词,趁着,趁此。C介词,通过,经由。)(3分)

【小题3】(对应的信息区是第3段最后两句话。故事:故,旧的,原来的。事,典故,体例。故事,即成法,以前的体例,文中指马援与越人申明的“旧制”。)(3分)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人。他的先祖赵奢是赵国的名将,号称马服君,子孙因为这个缘故把马作为姓氏。马援12岁时父母就去世了。他年少有大志,诸兄长都认为他有奇才。马援曾经学《齐诗》,但不能掌握最基本的章句,马援就向哥哥马况辞学,想到边郡去种田放牧。马况对他说:“你有大才经历一个过程之后,自当有成就。好的工匠不把没做好的器物拿给别人看,那就暂且从事你所喜爱的吧。”后来,马援做扶风郡的督邮,押送囚徒到司命府。有一次,押送一名重罪囚徒犯,马援可怜他,把他放了,就逃亡到北地。遇到大赦,马援就留在北地放牧,很多宾客归附他,于是有了几百家部属供他役使。他在陇汉之间往来游牧,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越穷困应当越发坚定志向,越年老应当越发豪壮。因从事田牧,所有以了几千头牛马羊,娄万斛谷物。马援不久散尽财产,分发给兄弟和旧友。

当初,马援在陇西上书,说应该按旧制铸造五铢钱。此事下交三府议处,三府议奏认为不可同意,事情就搁置了。等到马援回京,从公府找到以前的奏折。责难有十余条,马援就随牒逐条解释,重新详细写表上奏,光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铸造五铢钱,天下赖此得其便利。马援自从回到京师,屡次被召进见。他娴于进言答对,又擅长谈论兵法,光武帝常常说“伏波将军谈论军事,跟我的想法契合。”

建武十七年,交阯女子徵侧和她妹妹徵贰__,徵侧自立为王。于是光武帝下诏书拜封马援为伏波将军向南攻打交阯。马援率领军队沿着大海前进,随着山势开凿了一千多里的山路。十八年春天,大军到了浪泊,跟反贼交战,击溃敌军,马援追击徵侧等人到了禁溪。多次打败他们,反贼就溃散逃走。第二年正月,斩杀徵侧、徵贰,把她们的首级传送到洛阳。光武帝封赏马援为新息侯。马援率军队所过之处都帮着郡县修治城郭,凿通沟渠灌溉农田,来方便当地百姓。分条上奏十多条越地与汉朝相违背的法令,跟越地人郑重申明先前的制度来管理约束他们,从此以后,越地遵照执行马将军(留下的)旧律。

马援班师回京,将要进城,老朋友大多去迎接犒劳。平陵人孟冀,以有计谋为名,也在座庆贺马援。马援对他说:“我希望你有好见解,怎么反而同众人一样?过去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辟设置了七个郡县仅封赏百户,现在我凭借微小的功劳,却享食大县,功劳很小但封赏丰厚,怎么能长久呢?先生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我呢?”孟冀说:“我愚钝,没有什么办法。”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骚扰北方边境,我想自己请求去抗击他们。男子汉应当战死边疆,用马革裹尸还葬故里,怎么能安静地躺在床上,死在儿女面前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建武二十七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悯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援谓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马援军至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

初,援尝有疾,虎贲中郎将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松去后,诸子问曰:“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庭,公卿已下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援曰:“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援。

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扼其喉咽,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畤侯弇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

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注]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

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选自《资治通鉴》,略有删改)

[注]伏速:马援因功累官伏波将军,故称其为伏波。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遣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 克:战胜

B.臣尚能被甲上马 被:通“披”,穿

C.军次下隽 次:到达

D.大众怫郁行死 行:将要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马援“武陵平叛.尽心尽责”的一组是( )

①马援请行 ②矍铄哉是翁!

③虽贵,何得失其序乎! ④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

⑤军人数万,争欲先奋 ⑥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

(2)以事上之,帝从援策

(3)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

【小题】C

【小题】D

【小题】

(1)我受皇上厚恩,(我的)岁月紧迫,日子不多了,常担心不能为国事而死:(意思对、浯句通顺1分.“迫”、“死”译对各给1分)

(2)马援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以”、“上”译对各拦1分)

(3)正遇上马援去世,梁松就趁此罗织罪状陷害马援。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会”、“因”译对各给1分)


解析:

【小题】(驻扎)

【小题】略

【小题】(9分)(1) (意思对、浯句通顺1分.“迫”、“死”译对各给1分) (2)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以”、“上”译对各拦1分) (3)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会”、“因”译对各给1分)

译文

(建武二十四年)秋,七月,武陵蛮夷侵犯临沅县; (皇帝)派遣李嵩、中山郡太守马成讨伐他们,不能取胜。马援请求出征,皇帝怜恤他年老.没有答应。马援说:“臣还能披甲上马。”皇帝命令他试试看。马援骑上马回头示意,表示还可以被用,皇帝笑着说:“这个老翁精神健旺啊!”于是,派遣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带领四万多人去征伐五溪。马援对友人杜情说:“我受皇上厚思,  (我的)岁月紧迫,日子不多了,常担心不能为国事而死;如今获取愿望.甘心闭目,只是害怕权贵子弟有的在身边,有的参与做事,很难能够调和,耿耿于怀.只是厌恶这些罢了!”

    马援军队到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多人。

    当初,马援常生病,虎贲中郎将粱松来探候他,在床下独自跪拜,马援不答礼。粱松离开后,众子问说:“粱伯孙,是皇帝的女婿,在朝廷非常显贵,受到尊重,从公卿到下面的官员,没有一个不畏惧他。大人为什么唯独不回礼呢?”马援说:“我是粱松父亲的朋友,他即使显贵,我怎么能够失却彼此的辈份呢!”粱松因此怨恨马援。

    到后来马援讨伐武陵蛮夷,军队驻扎在下隽,有两条路可以进入武陵,沿着壶头山进军,路程近但水流湍急;从充县进军,道路平坦但运箱遥远。耿舒打算从充县这条路进军,可是,马援认为那样花费时间,耗费粮食,不如从壶头山进军,控制住蛮人的咽喉的地带,充县的盗贼也就自破;马援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进军扎营在壶头山,盗贼凭借着高峻的山势,守住险隘,河水湍急,船只不能上行;正好遇到天气十分炎热,士兵有很多得了传染病而死,马援也得了病。盗贼每次登上高险之地,击鼓哗噪,马援总是拖着病体蹒躇缓行来观察,部下都为他壮志未酬面哀叹,没有一个不为他而流泪的。耿舒给兄长好畤侯耿弇的信说:“前次我上书说应当先攻击充县,粮食运输虽然困难,可是兵马好用,军人几万都想争先奋战。如今驻军在壶头山,竟不能前进,大家都忧闷不乐,即将疫死,实在令人痛惜!前次到临乡,盗贼无故自来,如果夜里攻击他们。就可将他们消灭,而伏波将军像个西域做买卖的胡人,到一个地方就停下来,因此失利。如今果真传染病盛行,这都应验了我的话。” 耿弇接到书信,进呈皇帝,皇帝就派粱松乘着驿车赶去责问马援,趁机就代理督领军队。

    (梁松到达时)正遇上马援去世,梁松就趁此罗织罪状陷害马援、光武帝大怒,将马援新息侯的印章组绶追收回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经汾阳旧宅①

赵嘏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②。

今日独经歌舞地③,古槐疏冷夕阳多。

【注】①汾阳旧宅:郭子仪的旧居,在长安亲仁里。郭子仪是唐代名将,为平定安史之乱、重

建唐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因功封汾阳王。②马伏波:东汉名将马援。马援助光武帝创建东汉王朝。③歌舞地:指郭子仪所建歌舞楼。

13.诗中引用马援的典故有什么作用?(5分)

14.简要分析“古槐疏冷夕阳多”所表达的情感。(6分)

13.用马援的功绩与郭子仪的功绩作对比,(2分)突出郭子仪的功劳之大,为下文作铺垫。(3分)

14.“疏冷”“夕阳”写出了昔日繁华的歌舞池今天的冷落,(3分)含蓄地讽刺了朝廷对功臣的冷落。(3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从诗歌结构上分析。诗中引用马援的典故,说明马援的功绩卓著,与郭子仪的功绩作对比。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大约郭子仪死后六七十年,诗人赵嘏于大中年间(847——859)经过汾阳旧宅,其第宅已更加冷落,赵嘏触景生情,写下了《经汾阳旧宅》一诗:“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山河依旧,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可是,当年汾阳王府的歌舞升平之象,哪儿去了?古槐也许太老了,不再枝叶纷披,葳蕤蓁蓁,而是枝叶疏落,凉意森森;疏影荒冷里,只剩下夕阳残照,在猎猎西风之下,苍凉着那个逝去的时代,悲悯着那些曾经的英雄。不过,人们并没有完全忘记他,人们还记得他当年那“曾轻马伏波”的“破虏”壮举。英雄毕竟是英雄,只是夕阳斜照下,染上了一层悲凉,怀上了一些悲壮。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