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和蓉蓉离婚,二人婚后育有子女甲和乙(均未成年)。蓉蓉和吉吉再婚,乙随蓉蓉、吉吉一起生活,二人婚后育有一子丙。不久,吉吉遇空难死亡,其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有()
A:甲 B:乙 C:丙 D:蓉蓉
“同光十三绝”是指光绪年间画师沈容圃所画的十三位京昆艺人。他们是:()。
老生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张胜奎;小生徐小香;武生谭鑫培;旦行梅巧玲、余紫云、时小福、珠莲芬;老旦郝兰田;丑行刘赶三、杨玉鸣
下列哪几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在浙江省境内。()
A:G3-京台高速 B:G15—沈海高速 C:沪渝高速—G50 D:G2-京沪高速 E:G42—沪蓉高速 F:杭瑞高速—G56
鉴定圃种植的新品系出自于()。
A:亲本圃 B:杂种圃 C:选种圃 D:原种圃
()属于“两圃”。
A:良种圃 B:株行圃 C:株系圃 D:原原种圃
制作“芙蓉鱼片”菜肴的蓉胶为()。
A:硬质蓉胶 B:软质蓉胶 C:嫩质蓉胶 D:汤糊蓉胶
隔离检疫圃可分为( )。
A:国家检疫圃 B:部委检疫圃 C:专业检疫圃 D:社团检疫圃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春别
沈宜修①
帘前残月五更风,江上征帆挂碧艟②。
客路片云随远望,镜中双鬓叹飞蓬。
索愁芳草千山绕,送恨啼莺万里同。
待约荚蓉③秋水绿,莫教黄菊冷烟尘。
【注】①沈宜修:江苏吴江人,明代女诗人。②艟:古代的一种船。③荚蓉:指诗人家乡的荚蓉湖。
19.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20.请简要赏析颈联在表情达意上的巧妙之处。
19.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春日与丈夫分别后,女子因思念彻夜难眠,秀发如蓬草般凌乱,思念之情难以排遣:希望丈夫能在秋日回来团聚,勿使自己如烟尘中的黄菊般孤单凄凉。
20.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手法。芳草带愁,莺鸟啼恨,赋予二者以人的情感,将抽象的离愁别恨表现得具体可感;“千山”“万里”凸显了范围之广和距离之远,写出丁离愁别绪的悠远深长和思念之情的缠绵不尽。
【解析】
试题分析:
1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分析诗歌人物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要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一般答题步骤为:(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随远望”,“镜中双鬓叹飞蓬”可知女子因思念丈夫而如此,诗歌最后两句说希望丈夫能在秋日回来团聚,免得像黄菊般孤单凄凉,也是因思念丈夫才这如此。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分析时可以从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分步骤:(1)明确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3)运用此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本诗运用拟人、夸张手法。芳草带愁,莺鸟啼恨,是拟人。 “千山”“万里”是夸张 。再答出效果,如用夸张手法,写出丁离愁别绪的悠远深长和思念之情的缠绵不尽。用拟人手法,将抽象的离愁别恨表现得具体可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下图为清朝画师沈蓉圃绘制的《同光十三绝》,作品中十三位著名京剧演员的剧装画像,成为研究我国京剧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关于这幅画像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剧由昆曲、徽剧等地方戏曲逐步演变形成 B:四大徽班进京标志着京剧的正式形成 C:独具特色的京剧唱腔流派走向成熟 D:京剧的角色行当已有了明确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