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花,有的花香而不艳,有的花艳而不香,有的又艳又香但是有刺,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14岁的张丽与23岁的宋艳系同胞姐妹。宋艳自幼年被宋氏夫妇收养时起遂与亲生父母失去了联系。2007年9月,张丽父亲在建筑工地事故中丧生,母亲李双急病交加,卧床不起,张丽从此失去生活依靠。后经多方探寻,找到宋艳,请求其看在姐妹情份上供给张丽生活费,遭到宋艳拒绝。张丽一气之下将宋艳告上法庭,要求宋艳对自己尽抚养义务,每月供给450元抚养费。
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如果经此诉讼,宋艳与宋氏夫妇的关系恶化,宋艳能否请求解除收养关系?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学好高中阶段的功课需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艳艳和莉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_____。

A:艳艳的记忆能力比莉莉强,但艳艳的理解能力没有莉莉强 B:莉莉的记忆能力没有艳艳好,但理解能力比艳艳强 C:艳艳的记忆能力比莉莉强,莉莉的理解能力比艳艳强 D:莉莉的记忆能力没有艳艳好,艳艳的理解能力没有莉莉强

天南大学准备选派两名研究生、三名本科生到山村小学支教。经过个人报名和民主评议,最终人选将在研究生赵婷、唐玲、殷倩等3人和本科生周艳、李环、文琴、徐昂、朱敏等5人中产生。按规定,同一学院或者同一社团至多选派一人。已知: (1)唐玲和朱敏均来自数学学院; (2)周艳和徐昂均来自文学院; (3)李环和朱敏均来自辩论协会。根据上述条件,以下必定入选的是:

A:唐玲 B:赵婷 C:周艳 D:殷倩 E:文琴

天南大学准备选派两名研究生、三名本科生到山村小学支教。经过个人报名和民主评议,最终人选将在研究生赵婷、唐玲、殷倩等3人和本科生周艳、李环、文琴、徐昂、朱敏等5人中产生。按规定,同一学院或者同一社团至多选派一人。已知: (1)唐玲和朱敏均来自数学学院; (2)周艳和徐昂均来自文学院; (3)李环和朱敏均来自辩论协会。如果唐玲入选,那么以下必定入选的是:

A:李环 B:徐昂 C:周艳 D:赵婷 E:殷倩

选用(  )的原料,通过装饰、点缀、美化来设计菜肴。

A:色艳、体轻 B:色艳、体大 C:色艳、体小 D:色艳、体美

生命如花。有的花香而不艳,有的花艳而不香,有的又艳又香但是有刺。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小艳的画片数是小美的1.5倍,小艳给小美5张,小艳和小美的画片就一样多.小艳有多少张画片?

解:设小美有x张画片,则小艳有1.5x张画片. 

1.5x﹣5=x+5 

1.5x﹣5+5=x+5+5 

1.5x=x+10 

1.5x﹣x=x+10﹣x 

0.5x=10 

x=20 

1.5x=1.5×20=30 

答:小艳有30张画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据字于范,吴郡吴人也。有姿貌膂力,又能论难。黄武初,征拜五官郎中,补侍御史。是时选曹尚书暨艳,疾贪污在位,欲沙汰之。据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举清厉浊,足以沮劝,若一时贬黜,惧有后咎。艳不听,卒败。

权咨嗟将卒,发愤叹息,追思吕蒙、张温,以为据才兼文武,可以继之,自是拜建义校尉,领兵屯湖孰。黄龙元年,权迁都建业,征据尚公主,拜左将军,封云阳侯。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嘉禾中,始铸大钱,一当五百。后据部曲应受三万缗,工王遂诈而受之,典校吕壹疑据实取,考问主者,死于杖下,据哀其无辜,厚棺敛之。壹又表据吏为据隐,故厚其殡。权数责问据,据无以自明,藉草待罪。数月,典军吏刘助觉,言王遂所取,权大感寤,曰:“朱据见枉,况吏民乎?”乃穷治壹罪,赏助百万。

赤乌九年,迁骠骑将军。遭二宫构争,据拥护太子,言则恳至,义形于色,守之以死,遂左迁新都郡丞。未到,中书令孙弘谮润据,因权寝疾,弘为诏书追赐死,时年五十七。孙亮时,二子熊、损各复领兵,为全公主所谮,皆死。永安中,追录前功,以熊子宣袭爵云阳侯,尚公主。孙皓时,宣至骠骑将军。

评曰:朱据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七》,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选曹尚书暨艳,疾贪污在位 疾:痛恨

B.一当五百 当:相当于

C.乃穷治壹罪 穷:被迫

D.迁骠骑将军 迁:升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宜以功覆过 欲以客往赴秦军

B.考问主者,死于杖下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C.厚棺敛之 作《师说》以贻之

D.乃穷治壹罪 良乃入,具告沛公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据身材容貌壮伟,力大无比,擅长辩论并爱提出疑难问题。当时选曹尚书暨艳想将贪官污吏淘汰出朝,朱据持有不同意见。暨艳未采纳朱据的意见,结果引火烧身。

B.孙权觉得朱据是个可用之材,屡次提拔了朱据,并召他为附马。朱据为人谦虚和蔼,平易近人,疏财济民。他的俸禄在当时是颇为丰厚的,但常常入不敷出。

C.朱据部下的军资被工匠王遂冒领,使朱据属下的主管军吏冤死,朱据怜其无辜受冤而死,厚葬了他。结果朱据本人也受连累,多次受到孙权的责问。

D.后来在二宫争权的时候,朱据拥护太子,他言谈诚恳,主持正义,以死相随。于是升迁为新都郡丞。还未到任,却遭到中书孙弘的诽滂。孙权在病重卧床期间,拟了诏书赐朱据死。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

【小题1】C(穷:彻底)

【小题2】A(A项第一句中“以”解释为“用”;“以”解释为“带着”。B项的两个“于”均是介词“在”。C项的两个“之”均为代词“他”。D项的两个“乃”均为“于是”。)

【小题3】D(其他三项在原文中能找到相应的信息,而D项“左迁”是贬官,“孙权在病重卧床期间, 拟了诏书赐朱据死”,说法错误。从原文“因权寝疾,弘为诏书追赐死”看,应为“孙弘代拟诏书追赐朱据死”。)

参考译文:

朱据,字子范,吴郡吴县人,身材容貌壮伟,力大无比。擅长辩论并爱提出疑难问题。黄武初,入朝拜为五官郎中,补侍御史。那时选曹尚书暨艳,痛恨贪官污吏,想将这批人淘汰出朝。朱据却认为天下三国鼎立,尚未一统,应以功抵过,用人之能,弃人之短,表彰清廉,抵制污浊,才能劝恶从善,肃清吏治。若一味采取贬斥罢黜,恐有后患。暨艳不听,终于引火烧身。

孙权回想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将军们,忧心叹息,追思吕蒙、张温,认为朱据文武双全,可继承他们的职责,于是拜为建议校尉,领兵屯驻湖孰。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建业,召朱据为驸马,拜为左将军,封为云阳侯。他为人谦虚和蔼,平易近人,疏财济民,因此俸禄虽很丰厚,但常入不敷出。嘉禾年间,开始铸造大钱,一个相当于五百小钱,朱据部属的军费每月三万缗,被工匠王遂冒领。典校吕壹怀疑是朱据领取,拷问朱据属下的主管军吏,军吏不承认,冤死杖下,朱据怜其无辜受冤而死,厚葬。吕壹因此又上表:认为朱据的部下替他隐瞒实情,所以朱据才为他举行厚葬。孙权多次责问朱据,朱据也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只好等待降罪受罚。几个月后,典军刘助了解情由后,证明军费是由王遂领的,孙权才恍然大悟,感叹道:“连朱据都被冤枉,更何况一般官员和平民呢?”于是彻底惩治了吕壹,赏赐刘助钱一百万。

赤乌九年(公元246年),朱据升任骠骑将军。二宫争权,朱据拥护太子孙和,他言谈诚恳,主持正义,以死相随。于是贬为新都郡丞。还未到任,却遭到中书孙弘的诽谤。因孙权病重卧床不起,孙弘代拟诏书追赐朱据死,时年五十六岁。到孙亮当政时,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都恢复了领兵权力,后因受全公主的诬陷,均被诛死。永安年间,追录朱据父子的功绩,以朱熊之子朱宣承袭云阳爵位,并招为驸马。到孙皓时,朱宣官至骠骑将军。

评论:朱据遭难受挫,因为正义丧生,真可悲啊!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艳。”这是古代对人的形象的赞美。从哲学角度看,它告诉人们办事情必须

A: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注意分寸,掌握尺度   C: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D: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