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河”是指:()
A:黄河、淮河和海河 B:黄河、淮河和辽河 C:淮河、海河和辽河 D:黄河、长江和海河
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河”是指()
A:黄河、淮河和海河 B:黄河、淮河和辽河 C:淮河、海河和辽河
读图,
A:线连接的水系自南向北依次是:( )
A.长江、淮河、黄河 B: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C:长江、黄河、淮河、辽河 D: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界线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 C:秦岭——淮河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典型植被是热带季雨林
下列河流的汛期,按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黄河、长江、淮河、珠江 B: 长江、珠江、黄河、淮河 C: 珠江、长江、淮河、黄河 D: 淮河、珠江、长江、黄河
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 )
A:黄河.珠江.淮河 B:黄河.淮河.珠江 C:珠江.黄河.淮河 D:珠江.淮河.黄河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 C: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1月0 ℃等温线吻合 D: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材料一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
材料二 淮河流域示意图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3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区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淮河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在什么好建议?
(5)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河”,成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
(1)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 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热带__带控制,“伏旱”严重;有些年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
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
(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5)①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大,以湖泊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小。②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灾灾。“退耕还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利防洪抗旱。
下列有关秦岭—淮河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