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本质上是____。
A:素质问题 B:人性问题 C:党性问题 D:家风问题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代中国,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中国核心价值的体现。家风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事伦理。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影响和决定了他的一生。家风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好转。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6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2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可以使人们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如果从文化影响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6分。)
【知识点】 文化的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
【答案解析】 家风是一种文化, 材料阐述了家风对人的精神,对社会,以及对人的影响,所以考查的是文化的影响,尤其强调优秀家风即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的价值准则,是经过长期的沉积和改良,代代相传,区别于其他家庭和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让一代一代传人立身于社会、终身受益的品质。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的教育和传承,留下了“岳母刺字”、“孔融让梨”、“钱财如粪土、荣华富贵如烟云”等无数绝伦故事。亿万家庭的家风,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崇德明理、向善向上、讲求礼义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气象的生动写照。
家风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甚至影响人们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家风正则国风清,家风乱则国风浊。“传统家风”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对于道德回归、价值重建不无裨益。每个家庭都加强家风建设,才能保障家庭的幸福,促进事业的兴旺、国家的富强。
(1)有人认为家风建设重在继承传统;有人认为家风建设重在创新发展。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综合评价上述观点。
(2)你的家庭具有怎样的优良家风? 请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各列举一条并说明理由。
(1)①继承与发展是传承家风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对传统家风的批判继承,是家风传承的根基。
③为家风注入体现时代精神的新要求,才能更好地实现对传统家风的传承。
(2)经济角度如:勤俭持家,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或热爱劳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政治角度如:履行义务,公民的权利义务不可分割或遵纪守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解析】(1)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为观点评析类。解读设问,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谈家风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实际就是在谈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具体理论包括继承与发展是传承家风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然后结合家风和上述理论进行分析组织语言,即对传统家风的批判继承,是家风传承的根基;为家风注入体现时代精神的新要求,才能更好地实现对传统家风的传承。
(2)本题第一问是联系实际生活的题目,可以列举生活实例。从经济角度看,勤俭持家,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热爱劳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从政治角度看,履行义务,公民的权利义务不可分割;遵纪守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本题要求学生要具备联系生活和较为系统条理的知识储备、较强的综合概括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好的家风,才能汇聚起好的国风。好的家风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具体化,对社会精神文明起着深化、巩固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指引人们传播正能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重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3)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为青少年如何继承家风提出两条建议。
(1)①优良的家风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重视家风建设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有利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优秀的家风必然会为经济政治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2)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发挥教育,大众传媒等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解析】(1)分析良好家风的作用,家风是一种文化,良好家风是优良美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等方面概括其作用。
(2)提建议是需要回答措施,传承家风即传承文化,如何传承文化,从立足实践、在继承中发展、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总之,只要有利于文化传承,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午马年新春伊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引发公众关注与热议。
材料一 家风又指门风,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诗礼传家为中国最基本家风。在当代中国,家风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
家风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影响和决定了他的一生。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材料二 针对央视家风的调查,网友表达了自己的现点和看法。
网友甲:家风就是勤勤恳恳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家风不在嘴上,家风在行动上。
网友乙:家风是一个小家庭或者大家庭所尊循或崇尚的风气和品质。家风既有家的特性,又有“社风”的共性。
网友丙:弘扬家风,人格爱国第一,人无品格,行之不远。
网友丁:“家风正,则国正”。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 8 分)并从思想道德建设角度为公民传承和弘扬家风提出两条建议。( 4 分)
(2)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对网友观点的认识。( 14 分)
【答案】
(1)意义: 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 ② 优秀文化塑造人。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秩序,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每点 2 分,共 8 分)
建议: ① 弘扬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 积极投身思想道德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③ 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①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甲认识到家风不在嘴上,应重在行动,重在实践服务。(4分) ② 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乙认识到家风既有家的特性,又有“社风”的共性。( 3 分) ③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制约和驱动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要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丙认识到传承和弘扬家风,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 分) ④ 事物是普遍联系。丁认识到搞好家风,有利于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 4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生在回答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的时,可以从文化的力量的角度分析说明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其次可以从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传统文化的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对于提出措施时,要注意知识限定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是为公民提建议,因此考生可以从积极投身于思想道德建设的伟大实践,自觉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可以从主球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脚踏实地、重在行动的角度提出措施。
(2)对于“家风不在嘴上,家风在行动上”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角度进行说明;对于“家风既有家的特性,又有社风的共性“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的角度分析说明;“对于人无品格,行之不远”可以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角度分析说明;对于“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可以从联系的观点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的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知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知识。
2014年,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推出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如何形成和发展自己拉好的家风?”引发社会关注。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受时代、地理、文化、贫富诸多因素影响,各地各家的“家风”也是千差万别的。一个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
请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各地各家的家风也是千差万别的”反映了认识论的哪些知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简析“家风”的形成与发展。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受时代、地理、文化诸多因素影响,各地各家的“家风”也是千差万别的。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由于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的,每个人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等的限制,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受诸多因素影响,各地各家的“家风”千差万别。
②体现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一个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
③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家风”需要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 (若考生运用实践的历史性,可酌情给分)
【解析】(1)第1小问给出了范围是认识论,结合材料可以看出,新春走基层推出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各地各家的“家风”也是千差万别的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2)第2小问要求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范围比较广,要结合具体的材料加以分析回答。各地各家的“家风”千差万别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一个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家风”需要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体现了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春节期间,“家风”这个似已淡出视野多年的词语,成了最“火”的公众话题。打开电视看家风,亲友聚会谈家风,论坛发帖晒家风……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迅速唤起了人们对一个家庭精神传统的思考,对一个国家价值追求的审视。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风和家教是中国人最切身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加具体、鲜活,更能实现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的“浅出”。
(1)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继承家风文化?(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8分)
(1)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家风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加以改造和剔除。(4分)②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结合新时代的要求,丰富家风文化的内涵,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4分)③发挥教育、大众传媒等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弘扬优良家风。(4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4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促进人的素养提高、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动社会发展。(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继承家风文化,继承传统文化,需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注重文化传播的手段、途径等作用。
(2)该题首先要准确、全面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能指出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弘扬优良家风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弘扬优良家风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气度和品位,它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三国时的低级官吏谢瓒开创了重视教育、奋发向上的家风,他的子孙积极进取,第四代的谢安即官至丞相,谢氏一门出了四公,大诗人谢灵运亦是他的后代。如今传统家风中为了做官而读书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但家风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家风建设。但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家庭结构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固有弱点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等原因,家风建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在不仅许多人没有了家风的观念,甚至《现代汉语词典》上也查不到“家风”这个词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重视培育优良家风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家风变迁这一现象的认识。
(1)①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能够因时而变,就会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培育优良家风,有利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2分)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培育优良家风,既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促进文化发展的要求。(2分)③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培育优良家风,能够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特色、符合时代要求,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2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过程中家庭结构等的变化导致了家风观念的变化。(2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家风的具体内涵没有因时而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分)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家风观念的淡漠,一方面使人们的行为摆脱了传统家风中落后因素的束缚,促进了个人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传统家风中的积极因素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使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约和克服。因此,必须自觉培育优良家风。(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重视培育优良家风的必要性。本题设问中“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以及“培育优良家风”等为学生解答本题提供了思路。培育优良家风既需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特色、符合时代要求,进行文化创新。因此,学生可从传统文化的特征、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文化创新的实质等方面展开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家风变迁这一现象的认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以从中获取答题的思路。家风属于主观范畴,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这一角度,家风的变迁属于社会意识的变化。题中材料“社会发展过程中家庭结构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固有弱点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等原因,家风建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启示学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传统家风中为了做官而读书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表明传统家风的具体内涵没有因时而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启示学生可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角度去分析说明;另外,学生还可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角度去说明家风观念淡薄也对家风变迁具有一定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实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港湾,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家风源自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我国古代人大多以家族聚居,家族在代际传承中持守一种较为恒定的价值理念,并在这种坚持中形成了整个家族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家风。在古代,家风构成了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影响和决定了他一生的品性。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因此,家风成为社会风气的调节器,被官家所推崇褒扬。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破坏,正不断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的社会条件与封建中国截然不同,人口的高速流动早就瓦解了当初的所谓“家族”,家庭单位相对变小,各自独立的空间影响了“家风”的形成,家族影响不能说没有,但已经弱化了很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批判的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1﹚是否弘扬我们的“家风”是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表明你的态度并阐明理由。(12分)
﹙2﹚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用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谈谈今天应该怎样对待家风?(10分)
﹙3﹚时代在进步,家风在变化,家风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你觉得树立良好家风的方法论有哪些?(4分)
(1)答案一:应该弘扬家风(2分)。家风作为一种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特点。良好家风能够塑造人生,传承恒定价值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5分);家风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能够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5分)
答案二:不要弘扬家风。(2分) 家风文化以家族为中心,与人类普世价值、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荣辱观、现代公共精神相背离,特别是传统家风中腐朽、消极的思想不利于个人健康成长(5分);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口的流动和家庭关系的改变,传统家风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5分)
(2)①坚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学习别人家风的经验,正确对待不同的家风。家族中持守恒定的价值理念,并形成了家族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家风。②坚持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重视家风对个人的影响,家风构成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影响和决定一生的品性。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家风不同,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也不同。④坚持一分为二地对待传统家风。传统家风被推崇褒扬和遭到破坏,需甄别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采取杨弃的态度。⑤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家风传统遭到破坏,流失,有各种原因,继承良好家风也需要做好各种工作,又要抓住重点。(每点2分共10分)
(3) 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家风,才能被社会所接受。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只有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普世价值的家风,才能被人们所认可。(每点2分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设问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回答,可以赞成弘扬我们的“家风”,也可以反对弘扬我们的“家风”。赞成角度:家风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特点;家风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能够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反对角度:家风文化以家族为中心,与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荣辱观相背离,特别是传统家风中腐朽、消极的思想不利于个人健康成长;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口的流动和家庭关系的改变,传统家风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2)属于措施类题目,要求从哲学角度用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谈谈今天应该怎样对待家风,要明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的内容,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材料即可。学习别人家风的经验,正确对待不同的家风。家族中持守恒定的价值理念,并形成了家族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家风。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重视家风对个人的影响,家风构成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影响和决定一生的品性体现了要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家风不同,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也不同,体现了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家风被推崇褒扬和遭到破坏,需甄别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采取杨弃的态度,体现了要坚持一分为二地对待传统家风;家风传统遭到破坏,流失,有各种原因,继承良好家风也需要做好各种工作,又要抓住重点,体现了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要求回答树立良好家风的方法论。结合材料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方法论即可。只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家风,才能被社会所接受,要求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普世价值的家风,才能被人们所认可,要求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又称门风,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广东各地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优秀家风对文化传承、子女成长、道德修养乃至家庭发展、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浊则社风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社会文明进步才有源源不断的推动者与建设者。反之,老人赡养无着、子女教育缺失、亲人情感淡漠不仅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直接关联,而且会对社会风尚、社会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谈谈对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的认识。(10分)
(2)材料一、二共同体现了联系的什么特点?(4分)并进一步分析应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2分)
(1)①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可以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
②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3分)
③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
④培育和传承优秀家风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分)
(2)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4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充分认识家风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处理好家与国、家风和社风的关系。(3分)
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利用优秀家风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3分)
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引导千千万万个家庭培育“好家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谈谈对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的认识,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设问中的“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的知识限定。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考生可以结合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考生可以从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有两小问。考生在回答第一小问时,要注意设问要求回答的是体现了联系的什么特点。考生可以反复阅读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对于 “进一步分析应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考生要注意本问属于如何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结合材料分别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系统优化法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联系的观点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