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6岁,体重50 kg。因急性肠梗阻3 d入院,患者诉口渴,全身乏力,不能坐起。体格检查:脉搏120次/min,血压75/60 mmHg,眼球下陷,皮肤弹性差,尿相对密度1.025,血清Na
134 mmol/L。
当天需补充的液体量为
A:1000 ml B:2000 ml C:3000 ml D:4000 ml E:5000 ml F:监测CVP,据CVP值补液 G:血压达12/8 kPa即可 H:开始即应补钾 I:尿量达40 ml/h开始补充钾盐
男性,22岁。腹部钝性伤术后5天,出现高位小肠瘘。每天漏出液体达3000ml。
漏出液体的性质是
A:喝下去的水 B:小肠液 C:渗出的液体 D:胃液 E:消化液
男性,22岁。腹部钝性伤术后5天,出现高位小肠瘘。每天漏出液体达3000ml。
为了减少空肠漏出的液体,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A:胃肠减压 B:负压吸引 C:生长抑素治疗 D:将液体收集后注入远端肠道 E:生长激素治疗
男性,20岁。腹部钝性伤术后5天,出现高位小肠瘘,每天漏出的液体达3000ml。
为了减少空肠漏出的液体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A:胃肠减压 B:瘘管封堵 C:应用生长抑素治疗 D:将液体收集后注入远端肠道 E:以上都是
复方碘口服溶液是一种液体制剂,其处方为:碘50g,碘化钾100g,水适量制成。1000ml其制法:取碘与碘化钾,加水100ml溶解后,再加适量的水使成1000ml,即得。
提示 制备液体制剂时,为了提高某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加入附加剂。以下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复方碘口服溶液中的碘化钾为助溶剂 B: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C:增溶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D: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潜溶 E:碘化钾增加碘溶解度的机制是KI与碘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KI3
石油密度计透明液体读数位置在()。
A:液体下弯月面与密度计刻度相切的那一点 B:液体上弯月面与密度计刻度相切的那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