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0岁。脑出血入院,入院3天后发热,体温39.5℃,遵医嘱行全身物理降温。
为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时应注意
A:拭浴时间不超过30分钟 B:主要擦拭后颈部 C:擦拭足底时间可稍长 D:拭浴后10分钟测量体温 E:观察面色,监测呼吸,脉搏
某男性患者,25岁,务农,颈后长痈1周,患处红肿疼痛,患处皮肤稍硬发热、量体温38.5℃。口服、肌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外科建议转康复科辅助物理因子治疗。
首选的物理因子治疗是
A:紫外线 B:短波 C:超短波 D:微波 E:毫米波
某男性患者,25岁,务农,颈后长痈1周,患处红肿疼痛,患处皮肤稍硬发热,量体温38.5℃。口服、肌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外科建议转康复科辅助物理因子治疗。
首选的物理因子治疗是
A:紫外线 B:短波 C:超短波 D:微波 E:毫米波
某男性患者,26岁,务农,颈后长痈1周,患处红肿疼痛,患处皮肤稍硬发热,量体温38.5℃。口服、肌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外科建议转康复科辅助物理因子治疗。
首选的物理因子治疗是
A:紫外线 B:短波 C:超短波 D:微波 E:毫米波
把变温的青蛙和恒温的小白鼠25℃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生物需氧量的变化是()
A: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减少 B: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增加 C:青蛙的需氧量减少,小白鼠的需氧量增加 D:青蛙的需氧量增加,小白鼠的需氧量减少
水体被污染的程度,可由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COD)、总需氧量(TOD)和总有机碳(TOC)等多项指标综合表示。
A:浊度 B:矿化度 C:酸碱度 D:化学需氧量
活性污泥法中的需氧量计算需要考虑( )。
A:(A) 有机物氧化需氧量和活性污泥自身氧化需氧量 B:(B) 有机物氧化需氧量和混合液表面散氧量 C:(C) 有机物氧化需氧量和剩余污泥消化需氧量 D:(D)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中只需考虑有机物氧化需氧量
人在作业时因耗能量增加,需氧量也必增多,( )称为耗氧量。
A:每呼吸一次的需氧量 B:每天的需氧量 C:每分钟的需氧量 D:每小时的需氧量
人在作业时因耗能量增加,需氧量也必增多,( )称为耗氧量。
A:每呼吸一次的需氧量 B:每天的需氧量 C:每分钟的需氧量 D:每小时的需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