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领域要成名都得下苦功,孩子如果有莫扎特的能力,我们给他莫扎特的环境,他会成为莫扎特。他如果有莫扎特的能力,但是没有莫扎特的环境,“生命自己会找出路”,他的过程会坎坷,但是他还是会成为莫扎特。我们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扎特,而我们一定要他变成莫扎特,这时亲子双方都很痛苦:父母会很失望,觉得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孩子会很痛苦,知道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标准。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教养孩子顺其天性即可 B:让孩子上众多的培训班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C:孩子的天分和成长环境相比,前者更重要 D:任何领域要成名都得下苦功
(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1.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 )
A:差学生就是学习不好的学生 B:调皮捣蛋的孩子就是坏孩子 C:差学生只是有些方面还没有达到基本教育要求,但是他们也是可教育的 D:坏孩子、差学生没有可取之处,是教育不好的
一般情况:女,22岁,职员。
求助者主诉:未婚怀孕6个月,伴焦虑失眠3个月。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男友意外身亡后,当时求助者身心非常脆弱,老板趁虚而人,希望求助者能为他生个孩子,因为他的太太无法生育。并且承诺:只要求助者怀孕,就和他太太离婚,和求助者结婚。到现在求助者已怀孕6个月,可是他却推三阻四的,不再提和求助者结婚的事情。随着肚子一天天变大,求助者越想越担心,时常焦虑烦躁,并出现睡眠障碍。原来看到小婴儿还逗着玩一玩,现在都不想看到小孩了。想到自己的将来,现在不知还该不该要这个孩子。故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老板欺骗了你,不履行他的承诺,你感到愤怒,也怨自己傻。
求助者:我不只是生气,我也不想见到他,他……让我害怕。
心理咨询师:你不只是对他生气,你对他还存在恐惧,告诉我他让你恐惧的原因!
求助者:唉!我是真的很傻。我……(沉默约1分钟)
心理咨询师:刚才你似乎有什么重要的想法出现,不知道你想到了什么
求助者:我刚刚在想,如果不是当时鬼迷心窍,迷恋老板事业有成,可以给我富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贪图成为人人羡慕的老板娘,我也不会落到这种下场了。
心理咨询师:现在你很后悔当时的做法…… |
对于目前求助者的问题,心理咨询师应( )。
A:帮她决定不要孩子 B:帮她分析要孩子的利弊 C:帮助找到合适的工作 D:帮她向妇联反映情况
吴某因投资失败,急需用钱,遂将侄子骗到外地,然后假称孩子被绑架,要求赎金30万元。吴某的姐姐非常害怕,将30万交与吴某,让其交与“绑匪”,并嘱其不要报警。吴某的行为构成:
A:绑架罪 B:敲诈勒索罪 C:诈骗罪 D:非法拘禁罪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作为认识过程的基础,这是它同以前的认识论相区别的一个根本标志。因此,要全面关注孩子的素质,首先必须关注他们的活动的发展和变化。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既不是由什么先天的遗传、先验的精神或图式决定的,也不是由环境、由外界事物机械地决定的。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并不是什么先天的东西预定的运动,也不是对外界事物的直观的、机械的反映,而是在人的积极活动中,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矛盾中的一种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并且随着活动形态(游戏、学习、劳动)的不断发展而向前发展。这才是正确理解人,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正确的钥匙
(三)人的实践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但从个体说来,实践活动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人生下来以后,首先是适应世界。儿童出生不久,就产生了完整的有目的动作;继而便出现了专门接受人类经验的学习活动;最后,出现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这一典型形态的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从学会适应社会生活,逐步发展到学会改造社会生活,这样,他就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根据全文内容,第一段文中说“要全面关注孩子的素质,首先必须关注他们的活动的发展和变化”,其原因在于_______。
A:孩子的素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形成 B:孩子的素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发现 C:孩子的素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认识 D:孩子的素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检验
他担心孩子从小受西方的教育,日后会徒有中国人的面孔。当然,他也很欣赏西方的教育,孩子上学很轻松,课程涉及却十分广泛,像环保、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连张华自己也感到新鲜。课余活动很丰富,冰球、棒球、野营……但孩子毕竟是黄皮肤,他必须认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家。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
A:张华认为自己的孩子必须接受中国文化教育 B:张华也欣赏西方的教育 C:张华认为孩子必须认识自己的家 D:张华担心孩子有中国人的面孔
李某,女, 32 岁,丈夫常年在国外工作,只有过年才会回家,自己带着儿子生活,可是
近来发现儿子越来越倔,本来自己就是很倔的,以前老公在家,两个人一起管管还好,但是
儿子快 6 岁了,越来越有个性,自己管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最近一次和孩子的冷战持续时间
很长。事情的起因:李某和儿子去外婆家吃饭,还有两个姐姐的孩子都在,李某的儿子年龄
最大,席间老二在桌上玩了时候,不小心把哥哥的碗给碰掉了,饭和菜全部掉在地上,于是
儿子就要抢老二的碗。李某用筷子打了一下他的手,这个时候儿子马上饭都不吃就赖在地上
哭,他二姨把弟弟的肉和菜给他一半都不干,外婆心疼过来劝了很多次,都不行,他就盯着
妈妈,李某觉得儿子搞得一家人吃不好饭,就拉着儿子回家。这个时候儿子更加哭得厉害,
一句话都不说,就是哭着强在那里!李某说以前怕他爸爸,现在都不知道怎么面对儿子的这
种性格,每次一发脾气就要很长时间才能好!现在非常苦恼,担心孩子将来不好管,特来寻
求帮助。
和本案例中求助者的方式类似, 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打骂孩子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通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家长缺乏教育者角色意识, 是感情用事的表现 B: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缺乏对孩子人格尊严的尊重 C: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D:家长滥用权威
来咨询的是 16 岁孩子小云的母亲。小云很小时 ,她的父母就离婚了。妈妈将所有的希望寄托
在她的身上 ,努力为她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小云自己也很努力 ,如妈妈所愿考入某重点
高中,成为妈妈的骄傲。 但入学以后不久 ,妈妈发现小云的学习积极性大不如前 ,和妈妈交流越
来越少,还经常和妈妈吵架。大人只要一张嘴,孩子就说知道了。小云在学校一天了,妈妈
想问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她也多半以 “没什么 ”拒绝家长。更让妈妈苦恼的是,乖巧的孩子
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那个妈妈眼中的乖女儿成了一个处处与她对着干的孩子。为了了解
孩子,妈妈甚至采用了偷看日记、偷看手机短信等自己也认为不当的方式。小云的妈妈困惑
地说“我全心全意为了她,一直希望她出人头地,我为她花了那么多钱,为她付出了那么多精
力,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呢? ”
对家长和孩子日常的沟通情况作评估时,主要了解( )。
A:家长和孩子进行的沟通主要在什么时候,每次多长时间 B:与孩子进行沟通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C:什么情况下与孩子沟通的效果较好 D:什么情况下与孩子沟通的效果较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