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与李某是邻居,二人因为琐事发生争执而后互相打斗,最后张某被打成为轻微伤。由此张某记恨在心,为了讨回公道,便趁李某不在的时候将李某的儿子骗到自己家里,喂其吃了安眠药。然后恐吓李某,要李某赔偿他之前就医的花费以及精神损失费,不然就对李某的儿子不利。李某见张某迁怒于自己的儿子,怒火中烧手持菜刀就冲到张某家中要与其拼命。在打斗过程中,张某抢过李某的菜刀顺势将李某砍成重伤并使其当场晕倒。张某误以为已将李某砍死,吓得赶紧逃至A省,张某为生活所迫在A省抢夺了一妇女的钱包,包内有现金3000余元,张某被当场抓获,并如实交代了以前所犯的所有罪行。
张某的行为应定性为:( )
A:张某构成绑架罪 B:张某将李某砍伤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C:张某误以为将李某砍死,应构成故意杀人罪 D:张某抢夺妇女钱包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王某与张某发生口角,王某一怒之下顺手将李某放在桌子上的笔记本电脑砸向张某,致张某轻伤,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张某提起自诉,对本案刑事部分判决有权上诉的是:( )
A:王某 B:张某 C:李某 D:提起公诉的检察院
王某是某市市委组织部部长。张某是王某的大学同班同学,一日张某将某建筑公司的经理李某介绍给王某,李某想承担本市旧城改造的一部分工程,请王某帮忙,王某答应了,李某当场送给王某现金10万元。王某与市建委主任赵某联系,要赵某把工程承包给不具备资质条件的李某。李某后来又送给王某10万元。请回答下列1-3题:
下列关于张某的行为,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假设张某为国家工作人员,则张某构成介绍贿赂罪 B:假设张某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则张某不构成介绍贿赂罪 C:无论张某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都不构成犯罪 D:无论张某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都构成介绍贿赂罪
王先生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女儿叫王华,两个儿子是大王和小王。长子大王1995年因病死亡,大王的儿子和母亲张某在一起生活。1998年,王先生患病不起,亲笔立下遗嘱,将自己所有的财产由女儿王华和儿子小王继承。王先生死亡后,王华和小王分割了王先生的遗产。此时王先生的大儿媳张某提出王先生生前的遗嘱无效,声称她和大王的儿子有权继承房产和存款,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下列对张某所作的遗嘱界定,错误的有( )。
A:无效,张某有权分割遗产 B:无效,应按法定继承重新分割遗产,大王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由儿子和张某继承 C:部分无效,应给大儿子保留应继承份额,然后再按遗嘱继承分割遗产 D:无效,但张某无权分割遗产,应由大王的儿子代张某继承遗产 E:具有法律效力,大王的儿子和张某无权分割遗产
李某和张某共同出资创办一个合伙企业,其中李某出资25万元,张某以其专利作价15万元出资,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出现较为严重的亏损,累计负债20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张某的专利作价出资后,属于( )所有。
A:张某 B:李某 C:合伙企业 D:张某和李某
张某的儿子要结婚,他在宅基地上给他儿子盖了两间房子,则张某对该房子属于( )。
A:经原始取得享有所有权 B:经继受取得享有所有权 C:没有所有权因为没有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D:因为是给他儿子盖的,张某没有所有权
张某(39岁)被邻居李某无理殴打后,伺机报复。次日,见李某的女儿(15岁)独自在地里干活,张某便让自己的小儿子(13岁)替父报仇。小儿子听说之后就拿起铁锹砍死了李某的女儿。本案中:
A:张某父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 B:张某的小儿子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张某无罪 C: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其小儿子不构成犯罪 D: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张某(39岁)被邻居李某无理殴打后,伺机报复。次日,见李某的女儿(15岁)独自在地里干活,张某便让自己的小儿子(13岁)替父报仇。小儿子听后拿起铁锹砍死了李某的女儿。本案中:
A:张某父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 B:张某的小儿子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张某无罪 C: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其小儿子不构成犯罪 D: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某日中午,张某与其儿子(16岁)正在居民楼下正常行走,突然院内黄某的狗跑出来咬伤了张某,张某因此共支付医疗费1480元。张某诉至法院,要求黄某赔偿。而黄某否认张某的伤是自己的狗咬伤的。对这一争议事实,应承担举证责任的是:
A:张某 B:黄某 C:张某、黄某共同承担 D:张某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