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诉讼的角度来看,医疗鉴定确实要优于司法鉴定 B:医学会组建的专家组是开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惟一合法机构 C:在医疗纠纷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认定上,医疗鉴定又优于司法鉴定 D:以上都不正确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16年,某省小微服务业呈现出经营平稳面、资产规模、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范围“三扩大”的特点,主要行业实现较快增长。
2016年,该省小微服务业样本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同比增长15.4%,高于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8.2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经营平稳面扩大,2016年4季度,79.5%的企业认为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或稳定,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2016年,小微服务业样本企业资产总计367亿元,同比增长9.3%,户均1643.7万元。负债合计194.8亿元,同比增长8.1%,低于资产增长速度1.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3.1%,处于较为合理水平。实现利润总额4.6亿元,销售利润率为5.7%。小微服务业企业的资金和盈利水平均处于平稳状态。
各主要行业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的增速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6年,大多数小微服务业行业的营业收入同比有所增长 B:2015年,小微服务业样本企业的户均资产大约为1504万元 C:2016年,小微服务业样本企业的户均负债大约为873万元 D:2016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增加最多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21~125题。
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收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庭汽车18.6辆,比2002年底增长20.1倍,拥有移动电话205.3倍,增长2.3倍,拥有家用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比2002年底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部/百人,比2002年提高1.8倍。
2011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391万人、47343万人、14317万人、17696万人、13892万人,2011年末,2277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比2002年增加212万人和4898万人,以低收入标准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从2002年末的8645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万人,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标准,年末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
根据以上资料,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2011年,农民工总量所占我国城乡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30% B: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农村居民还小 C:2002年,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超过城市居民的四分之一 D:从2002年到2010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将近六千万人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31~135题。2003年至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平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43.1%,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1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92.4%提高到104.1%,外需贡献率则由2002年7.6%转化为负4.1%,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我国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1%、19.2%,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1.3和2.0个百分点。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3.2%、23.5%和10.7%,分别比2002年提高5.5、3.2和2.4个百分点。
根据以上资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2003年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稳步增长 B:从2003年到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C: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增长最快的地区为中部地区。 D:与2002年相比,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的比例结构更加协调。
下列给出的文字、表格、图形资料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处理,然后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1~85题。 2009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1.6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6.13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3.42亿元,增长13.6%。主要经济指标逐上新台阶,人均GDP按当年汇率(1美元=6.8282元人民币)折算超过64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8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专利授权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2009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727.1亿元,增长14.6%。先进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3.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36.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增长14.6%,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0.5%,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27.3%。全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288.8亿元,增长18.9%,增幅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1987亿元,增长19.5%。软件业销售收入增长30%以上。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2008、2009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专利授权量均居全国第一 B:2009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0.76 C:2009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D:2009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在三个产业增加值中增速最快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广东经济发展连上新台阶,综合实力不断实现大跨越。1979—2012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2.8%,中国增速为9.8%,广东增速则达13.3%。持续较快的经济增速,推动广东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自1989年开始,广东GDP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一直保持首位,到2012年已连续24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在1/10至1/8之间。 2012年,民营经济达29319.97亿元,占GDP比重为51.4%;民营经济上缴税金6467.82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49.1%;民间投资10177.28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2.7%,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广东经济内生增长的主力。 2012年,广东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77公里,比1978年增长1.6倍;公路通车里程19.5万公里,增长2.7倍;民用航线里程185.1万公里,增长88.1倍;管道输油(气)里程6448.01公里,增长82.7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4.08亿吨,增长49.5倍。改革开放之初尚无的高速公路在2011年实现通车里程5049公里,首次突破5000大关,2012年进一步提高到5524公里。 2012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2396.35元,比1978年增长55.0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458.56元,比1978年增长39.3倍。2012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27.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31.67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22.9平方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2年广东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以上 B:2012年广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比1978年大 C:197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高 D:197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比农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 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2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取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是时期之一,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 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庭汽车18.6辆,比2002年底增长20.1倍;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被;拥有家用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比2002年底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0部/百人,比2002年提高1.8倍。 2011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891万人、47343万人、14317万人、17696万人、13892万人。2011年末,2277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比2002年增加212万人和4898万人,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标准,年末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
根据以上资料,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2011年,农民工总量所占我国城乡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30% B: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农村居民还小 C:2002年,得到政府量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超过城市居民的四分之一 D:从2002年到2010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讲究六千万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
2003年至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43.1%,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1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92.4%提高到104.1%,外需贡献率则由2002年7.6%转化为负4.1%,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我国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1%,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1.3和2.0个百分点。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标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3.2%、23.5%和10.7%,分别比2002年提高5.5、3.2和2.4个百分点。
根据以上资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2003年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稳步增长 B:从2003年到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C: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增长最快的地区为中部地区 D:与2002年相比,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的比例结构更加协调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以下问题。2003年至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平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43.1%,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1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92.4%提高到104.1%,外需贡献率则由2002年7.6%转化为负4.1%,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我国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1%、19.2%,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1.3和2.0个百分点。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3.2%、23.5%和10.7%,分别比2002年提高5.5、3.2和2.4个百分点。
根据以上资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2003年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稳步增长 B:从2003年到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C: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增长最快的地区为中部地区。 D:与2002年相比,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的比例结构更加协调。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收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庭汽车18.6辆,比2002年底增长20.1倍,拥有移动电话205.3倍,增长2.3倍,拥有家用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比2002年底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部/百人,比2002年提高1.8倍。
2011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391万人、47343万人、14317万人、17696万人、13892万人,2011年末,2277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比2002年增加212万人和4898万人,以低收入标准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从2002年末的8645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万人,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标准,年末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
根据以上资料,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2011年,农民工总量所占我国城乡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30% B: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农村居民还小 C:2002年,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超过城市居民的四分之一 D:从2002年到2010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将近六千万人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