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A: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B:一般公共预算 C:政府性基金预算 D: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外商投资企业内部处置资产(包括各项自制和外购资产),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不确认收入;相关资产的历史成本延续计算。下列情形属于“内部处置资产”的是( )。

A:改变资产用途(如将自建商品房转为自用或经营) B:用于市场推广或推销 C: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D:用于交际应酬 E:用于对外捐赠

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企业内部处置资产(包括各项自制和外购资产),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不确认收入。下列情况属于内部资产处置的有 ( ) 。

A: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加工另一产品 B:改变资产形状、结构或性能 C:用于股息分配 D:用于市场推广或推销

转移是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而同时并没有从后一个机构单位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的一种交易。简言之,转移支付单位并没有得到可具体量化的利益作为回报。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居民的经常转移性收入包括社会补助收入和其他经常转移性收入。社会补助收入包括单位补助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及社会救济收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居民的经常转移性收入的是( )。

A:企业给职工发放的独生子女费 B:国家发放的残疾、下岗职工补助 C:国家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 D:企业职工每月获得的工资

  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1—85题。

  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80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人均经营净收入2210元,增长29.0%;人均财产性收入649元,增长24.7%;人均转移性收入5709元,增长12.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比上年增加2279元。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加532元,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长12.9%。其中,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人均牧业纯收入463元,牧业收入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连续下降后,增速大幅度回升至30.1%。这主要是牧业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所致。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其中,人均第二产业纯收入193元,增加11元,增长5.8%;人均第三产业纯收入509元,增加90元,增长21.4%。人均财产性收入229元,增加26元。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长24.4%。

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人均财产性收入、人均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分别用RA、RB、RC和RD表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

A:RB>RC>RA>RD B:RA<RC<RD<RB C:RA>RB>RC>RD D:RA<RB<RC<RD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完成96-100题。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称,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4万户农村居民家庭和6.6万户城镇居民家庭进行抽样调查,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长21.9%。

  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加289元,增长12.9%;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加110元,增长24.4%。

  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快度增长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工资水平上涨较多。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收成好、价格高是农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2011年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增加的收入中,六成来自于价格上涨因素,四成来自于出售数量增加因素。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    )

A: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 B:农民工工资收入和农业纯收入 C:农、林、牧、渔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D: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之和

根据下面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5题。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521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8845万人,增长4.4%,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91元,增长23.7%。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人均707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出售种植业产品的收入人均373元,增长16%;出售牧业产品的收入人均290元.增长25.9%:出售林业产品的收入人均17元,增长20%;出售渔业产品的收入人均27元,增长9.9%。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的现金收入人均242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工业现金收入人均49元,增长11.6%;建筑业现金收入人均26元,增长3.1%;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现金收入人均60元,增长23.0%;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现金收入人均64元,增长22.4%;社会服务业现金收入人均18元,增长4.2%。农民的财产性现金收入人均39元,同比增长20.9%。转移性现金收入人均68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粮食直补、购置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和良种补贴收入8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004年上半年农民转移性人均现金收入大约为()元。

A:58 B:64 C:68 D:78

转移是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而同时并没有从后一个机构单位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的一种交易。简言之,转移支付单位并没有得到可具体量化的利益作为回报。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居民的经济转移性收入包括社会补助收入和其他经济转移性收入。社会补助收入包括单位补助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及社会救济收入。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居民的经常转移性收入的是:

A:企业给职工发放的独生子女费 B:国家发放的残疾、下岗职工补助 C:国家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强农民收入,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 D:企业职工每月获得的工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