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以下题。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31.33亿元,比上年增长55.6%,增幅同比提高20.0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最快,2010年实现利润48.20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倍;总量较大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分别实现利润651.00亿元、452.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5%和57.0%。从行业看,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利润总额458.32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电子信息业实现利润100.37亿元,增长70.5%;机械装备业实现利润211.87亿元,增长44.8%;石油化工业实现利润146.07亿元,增长67.9%。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678.39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增幅同比提高19.9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总量较大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分别上缴税金279.58亿元、259.26亿元,同比增长46.4%和21.9%。从行业看,贡献率较大的行业有石油化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制品业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贡献率分别为29.5%、7.6%、6.6%和6.6%。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382.94万人,同比增长9.0%,其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200.78万人,增长12.8%。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每名从业人员创造利润:

A:1万多元 B:3万多元 C:6万多元 D:10万多元

2012年,某省加大扶持贫困残疾人力度,财政投入扶贫资金3816.3万元,比上年大幅增长18%,扶持贫困残疾人员56561人,脱贫35110人,享受优惠政策的贫困残疾人117727人,比上年增加3%。 截止2012年底,城镇残疾人员安排就业人数共227192人,其中,集中就业25135人,按比例就业合计 91384 人,个体及其他形式就业110673人。农村残疾人实际就业630900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515278人,从事其他形式就业115622人。 2012年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133546人,城镇残疾居民参加社会保险235584人。2012年有14个区县确定为中央新农保的试点县,试点地区参保新农保22717人,参保率为34.5%;其中重度残疾人参保占19.9%。 城镇纳入各类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共计147438人。其中,已经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87922人;其中供养3758人,临时救济22423人,定期补助33335人,农村纳入各类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共计339075人。其中,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共有221132人,五保供养18146人,临时救济32719人,定期补助67078人。 截止2012年底,省、市、县、乡级残联实有人员5591人,比上年增加11.8%,全省21个地级市中的 3个地级市与121个县(市、区)中的61个县(市、区)配备了残疾人领导干部,全省1589个乡镇街道中已建残联1547个;全省19435个村(社区)中已建残协10537个。

2011年全省、市、县、乡级残联实有人员()人

A:5001 B:4931 C:4776 D:3758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31.33亿元,比上年增长55.6%,增幅同比提高20.0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最快,2010年实现利润48.20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倍;总量较大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分别实现利润651.00亿元、452.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5%和57.0%。从行业看,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利润总额458.32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电子信息业实现利润100.37亿元,增长70.5%;机械装备业实现利润211.87亿元,增长44.8%;石油化工业实现利润146.07亿元,增长67.9%。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678.39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增幅同比提高19.9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总量较大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分别上缴税金279.58亿元、259.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4%和21.9%。从行业看,贡献率较大的行业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制品业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贡献率分别为29.5%、7.6%、6.6%和6.6%。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382.94万人,同比增长9.0%,其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200.78万人,增长12.8%。

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为多少亿元?

A:451 B:584 C:791 D:1231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面几题
F省200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0.1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8.3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508.02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3613.74亿元,增长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662元,比上年增长14.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F省A、B、C三市房屋销售价格分别上涨6.8%、7.0%和6.7%。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万人,比预期目标多3万人。全年有9.8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9%,与上年末比下降0.04个百分点,控制在预期目标4%以内。财政总收入1284.2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00.03亿元,可比增长29.4%,财政支出901.22亿元,增长23.7%。全省国税税收收入(含进口税收)856亿元,增长22.6%;全省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644.29亿元,增长29.1%。

F省全省人口大约为:()

A:3569万人 B:3569535人 C:3696万人 D:3696534人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以下几题。
进入新世纪以后,云南省126个农业县市中仍有73个国家扶持工作重点县,占全国重点扶贫县市总数592个的12.33%。根据“五普”资料显示,73个贫困县总人口为2208.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236.01万人的52.14%,其中男性1162.73万人,女性1045.9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1.16,高于全省110.06水平,这些贫困地区非农业人口比重仅为8.08%,大大低于全省14.71%的平均水平,这73个国家重点扶持县,人口和土地面积均占全省一半以上,但是经济指标在全省只占很小份额,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省总量的26.1%,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总数的15.8%,从人均指标看,与全省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2000年,73个国扶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479元的71.2%,人均GDP2235元,仅为全省人均GDP的48.2%。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很低,73个贫困县总人口占全省人口一半强,而大学本科人数仅占全省的10.80%,而小学文化人口占到了全省总数的55.15%.贫困地区人口一般文盲率为19.02%,比全省一般文盲率15.44%高出3.58个百分点.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33年,而贫困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69年,勉强达到小学毕业水平。73个国家扶持重点县中,未工作人口共有216.28万人,其中,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口有64.33万人,占未工作人口的29.7%,正在找工作的有10.25万人,占未工作人口的4.74%。丧失工作能力和工作难找导致的贫困人口占有相当的比重。

2000年云南省73个国扶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大约低()元。

A:426 B:347 C:286 D:234

根据以下文字材料。完成下题。
据200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4980万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男性人口2511.4万人,女性人口2468.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43%和49.57%。全年出生人口50.78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6.75万人,死亡率为5.42‰ 。
据对全省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和9.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5.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6平方米。
全年全省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96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7.6万人;企业实际缴费人数722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8.2亿元,支出192.3亿元,累计结余45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5.9亿元,基金支付能力稳定上升,支付能力达26个月。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04.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3.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0.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4.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0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3.3%。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深化完善。全省已有城乡低保对象62.9万人,其中城镇8.9万人,月均补助:145.5元从;农村54万人,月均补助72.3元从。年末全省各种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10.69万长,收养人员7.56万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92%,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98%。现有1500多个乡镇(街道)和2.7万个社区(村)建立了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分别占总数的98.6%和73.4%,社会救助工作人员3.8万名。

根据以上资料,2006年全省用于农村低保对象的补助支出约为:()

A:0.39亿元 B:4.69亿元 C:0.13亿元 D:1.55亿元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以下为某省的人口失业率图表。其中,黑色部分表示该省全省人口各个年龄段的失业率,白色部分表示该省城镇人口各个年龄段的失业率。

假设该省城镇就业人口占全省就业人口的五分之二,两者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分布比例相同,则城镇19岁以下失业人口数量与全省19岁以下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约为()。

A:2.2 B:0.9 C:0.4 D:无法计算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以下为某省的人口失业率图表。其中,黑色部分表示该省全省人口各个年龄段的失业率,白色部分表示该省城镇人口各个年龄段的失业率。

假设该省城镇就业人口占全省总就业人口的五分之二,且二者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平均分配,则城镇哪个年龄段的失业人员人数最接近全省30—34岁年龄段失业人数?

A:20—24 B:25—29 C:30—34 D:35—39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2003年,某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2223.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7%,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与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1.2%。多年来我省原煤产量一直在2500万吨左右徘徊,且后备资源有限,2006年原煤生产量为 2760万吨,比上年增长168.5万吨,为近年产量较高年份,原油多年来一直维持在一百多万吨的水平。2003年生产量为166.4万吨,增长9.4万吨,天燃气生产量为0.3亿立方米,增长0.1亿立方米,一次能源自给率为 20.1%,已下跌至10年来最低点,其中原煤自给率为25.9%,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原油自给率仅为9.7%,下降1.7个百分点。
2003年,全省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投入总量为8642.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6.7%,二次能源生产总量为5359.2万吨标准煤,增长17.3%。原煤用于加工转换的总量为 7902.4万吨,比上年增长14.5%,占全省原煤消费总量的74.1%,其投入量的81.2%,是作为电煤用于火力发电,产出电力13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3%。
2003年全省原油加工量为1677.8万吨,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产出汽油255.2万吨,柴油434万吨,燃料油155.2万吨,液化石油气89万吨和石油制品571.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2%、16.6%、37.2%、7%和11.9%。

2001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

A:1927.7万吨标准煤 B:1953万吨标准煤 C:1978.9万吨标准煤 D:2083.8万吨标准煤

2005年某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2144.6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达302.4亿元,约占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4.1%。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1.0:16.7:52.3调整为2005年的21.0:13.2:65.8。以海洋经济为依托的沿海县(市)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5年中总产值分别是334.0亿元,747.3亿元,
“十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7.1%、24.7%,大大超过“十五”预期目标。滨海旅游,海水产品加工业,船舶修造等产业日益壮大,2005年总产值分别达470.3亿元、180.0亿元、40.9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4.9%、9.0%、13.2%。2005年海洋产业中
“五大产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水产品加工、船舶修造)的总产值占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82.6%,海洋支柱产业已经形成。

2005年海洋渔业总产值占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A:9.8% B:15.6% C:8.7% D:17.5%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