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功能划分成七层,由低层至高层分别称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A:传输层、对话层 B:传输层、用户层 C:传输层、会话层 D:会话层、对话层
以下属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
A:定义数据传输速率 B:定义物理地址 C:描述网络拓扑结构 D:流控制
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通过物理连接在 (1) 之间提供比特流的传输;数据链路层通过数据链路在 (2) 之间提供数据链路进行服务单元透明传输;网络层通过网络连接在 (3) 之间交换网络服务数据单元;传输实体向 (4) 提供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在应用层提供的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特定应用服务元素SASE和用户元素UE中,作为系统与用户进程交互手段的是 (5) 。
A:物理层实体 B:数据链路层实体 C:网络层实体 D:传输层实体
网络设备按其主要用途可以分为接入设备、网络互联设备和网络服务设备。下列设备中,属于网络服务设备的是 (21) 。网络设备按工作层次可以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设备。下列设备中,工作在物理层的是 (22) ,工作在网络层的是 (23) 。网桥工作在 (24) ,采用 (25) 设备可以将以太网和令牌环网连接起来。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在OSI参考模型当中,物理层通过物理连接在 (42) 之间提供比特流的传输;数据链路层通过数据链路在 (43) 之间提供数据链路服务单元透明传输;网络层通过网络连接在 (44) 之间交换网络服务数据单元;传输实体向 (45) 提供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在应用层提供的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特定应用服务元素SASE和用户元素UE中,作为系统与用户进程交互手段的是 (46) 。
43()
A:物理层实体 B:数据链路层实体 C:网络层实体 D:传输层实体
以下不是数据链路层需要实现的功能是( )。
A:差错控制 B:流量控制 C:路由选择 D: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
数据链路层可分成( )。
A:数据子层和链路子层 B: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C:冲突检测子层和传输层 D:互连子层和MAC子层
IEEE802局域网参考模型只对应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它将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 )。
A:数据链路层 B:会话控制层 C:逻辑控制层 D: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经过数据链路层的封装,产生( )
A:数据帧 B:数据比特 C:数据报 D:数据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