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标准贯入试验的因素有很多,下述说法中()是正确的。()
A:钻杆长度较大时,由于贯入时钻杆弯曲及一贻壁而消耗能量使得实际贯入能力下降而使得实测标贯击数偏高 B:由于土的自重压力增加,相同密度的土体标贯击数偏高 C:标准贯入击数与地下水无关 D:饱和粉细砂的密度不同时,对标准贯入击数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在某两个场地的两个钻孔内的同样深度上做标贯试验,用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场地钻孔标贯处的黏粒含量ρxc为1%;乙场地钻孔标贯处的黏粒含量ρxc为3%,则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A:甲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乙处的3倍 B:甲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乙处的1.73倍 C:乙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甲处的1.73倍 D:甲乙两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相等
某场地土层分布和标贯击数如图,经实际标贯击数和其临界值比较知,标贯深度-1.4m、-5.0m和-7.0m处Ncr分别为9.4、13、15,属液化土层,计算液化指数为()
A:8.0 B:7.32 C:8.32 D:14.84
在其他情况相同时,进行液化判别下列哪些选项不正确( )
A:实测标贯击数相同时,饱和粉细砂的液化可能性大于饱和粉土 B:标贯点深度相同,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越大,饱和粉细砂及饱和粉土的液化性越小 C:粉土的黏粒含量越大,实测标贯击数越小 D:地下水埋深越大,临界标贯击数越大
岩土工程勘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以下()说法是不正确的。
A:标准贯入试验一般不适用粗粒土和坚硬的黏性土 B:进行标贯试验时应在预计标贯深度以上50cm处停钻,清除孔底残土后冉进行试验 C:统计分层标贯击数时,应剔掉异常值 D:应用标贯击数时是否进行修正和如何修正应根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
某饱和砂土,用砂石桩处理液化地基,桩径0.5m,桩长10m,正方形布桩,桩间距1.5m,处理前砂土标贯击数N=12,计算处理后桩间土的标贯击数接近()。
A:16 B:18 C:22 D:20
进行海上标贯试验时共用钻杆9根,其中1根钻杆长1.20m,其余8根钻杆,每根长4.1m,标贯器长0.55m。实测水深0.5m,标贯试验结束时水面以上钻杆余尺2.45m。标贯试验结果为:预击15cm,6击;后30cm,10cm,击数分别为7、8、9击。问标贯试验段深度(从水底算起)及标贯击数应为下列哪个选项?______
A:20.8~21.1m,24击 B:20.65~21.1m,30击 C:31.3~31.6m,24击 D:27.15~21.1m,30击
在某两个场地的两个钻孔内的同样深度上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场地钻孔标贯处的黏粒含量ρc=1%,乙场地钻孔标贯处的黏粒含量ρc=3%,用GB 50011—2001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则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处的标贯击数临界值相等 B:甲处的标贯击数临界值是乙处的3倍 C:甲处的标贯击数临界值约是乙处的1.7倍 D:乙处的标贯击数临界值约是甲处的1.7倍
进行海上标贯试验时共用钻杆9根,其中1根钻杆长1.20 m,其余8根钻杆,每根长4.1 m,标贯器长0.55 m。实测水深0.5 m,标贯试验结束时水面以上钻杆余尺2.45 m。标贯试验结果为:预击15 cm,6击;后30 cm,10 cm击数分别为7、8、9击。标贯试验段深度(从水底算起)及标贯击数应为()
A:(A) 20.8~21.1 m,24击 B:(B) 20.65~21.1 m,30击 C:(C) 27.3~27.6 m,24击 D:(D) 27.15~21.1 m,30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