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解:侧面积:3.14×2×2×5
=3.14×20
=62.8(平方厘米)
表面积:3.14×22×2+62.8
=3.14×4×2+62.8
=25.12+62.8
=87.92(平方厘米)
答:它的侧面积是62.8平方厘米,表面积是87.92平方厘米.
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分别取用不同试剂来制取Al(OH)3 可选试剂有:AlCl3溶液、A12(SO4)3溶液、NaOH溶液、氨水.
(1)请完成下表:

(3)由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用简要文字说明) .(2)若是你来制取Al(OH)3,试剂组合还可以是 .
解:(1)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的实验现象: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为: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离子方程式:甲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乙中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为:A12(SO4)3+6NH3•H2O═2A1(OH)3↓+3(NH4)2SO4 ,Al3++3NH3•H2O=Al(OH)3↓+3NH4+,
故答案为:
(2)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白色絮状物质,既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在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时一般用可溶性铝盐与弱碱如一水合氨发生反应制取,上述试剂组合还可以是:氯化铝溶液和氨水或硝酸铝溶液和氨水,
故答案为:氯化铝溶液和氨水或硝酸铝溶液和氨水;
(3)由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弱酸弱碱,氢氧化铝最好选用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制取,
故答案为: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最好选用可溶性铝盐和氨水,氢氧化铝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和一水合氨不发生反应.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混有少量泥沙的铁硫化合物的化学式进行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
(1)灼烧法测定样品中硫元素含量

取3.00g样品放入上述装置图中硬质玻璃管内,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样品至反应完全,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呈红棕色.灼烧结束后,将C中溶液全部转移到大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双氧水溶液和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冷却、称量,得到9.32g纯净固体.
①装置A的作用为 .
②洗气瓶C中通常装入的一种试剂为 .
③如何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
④C中加入双氧水、氯化钡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⑤静置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冷却、称量,其中称量至少要 次.
(2)碘量法测定铁元素含量
操作I:取灼烧后的硬质试管中全部固体于大烧杯中,用足量稀硫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体积约为135mL,再进行操作Ⅱ,得到体积为250mL溶液.从中取25.00mL试剂于锥形瓶中,并滴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滴定,三次实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如下:(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操作Ⅱ中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
②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为 .
(3)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中铁硫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解:(1)3.00g样品放入上述装置图中硬质玻璃管内,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样品至反应完全,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呈红棕色生成的为氧化铁,灼烧结束后,将C中溶液全部转移到大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双氧水溶液和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氧化生成的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结合加入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静置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冷却、称量,得到9.32g纯净固体为BaSO4的质量,其物质的量n=[a3f45030645772b9.png]=0.04mol,
①装置A的作用为吸收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避免干扰测定二氧化硫含量,
故答案为:除去通入空气中的CO2等酸性气体;
②生成二氧化硫需要装置C完全吸收,准确测定硫元素含量,洗气瓶C中通常装入的一种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③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可以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氯离子或钡离子来设计实验,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AgNO3(或Na2SO4)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AgNO3(或Na2SO4)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④C中加入双氧水、氯化钡的反应是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后结合氯化钡溶液中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32﹣+H2O2+Ba2+=BaSO4↓+H2O,
故答案为:SO32﹣+H2O2+Ba2+=BaSO4↓+H2O;
⑤静置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冷却、称量至质量不变或两次相差不大于0.01g,其中称量至少要两次,
故答案为:两;
(2)①取灼烧后的硬质试管中全部固体于大烧杯中,用足量稀硫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体积约为135mL,再进行操作Ⅱ,得到体积为250mL溶液,操作Ⅱ中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
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
(3)取灼烧后的硬质试管中全部固体于大烧杯中,用足量稀硫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体积约为135mL,再进行操作Ⅱ,得到体积为250mL溶液,从中取25.00mL试剂于锥形瓶中,并滴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滴定,滴定三次实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分别为:20.00ml﹣0.02ml=19.98ml,20.16ml﹣0.14ml=20.02ml,20.88ml﹣0.06ml=20.82ml,第三次实验结果误差较大舍去,平均消耗代硫酸钠溶液体积=[fb814d431831faf3.png]=20.00ml,结合2Fe3++2I﹣=2Fe2++I2,I2+2S2O32﹣=2I﹣+S4O62﹣,
得到2Fe3+~2I﹣~I2~2S2O32﹣,
2 2
n 0.020L×0.100mol/L×[cb658f489bfb08b8.png]
n=0.02mol,
n(Fe);n(S)=0.02mol:0.04mol=1:2,
化学式FeS2,
故答案为:Fe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