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路基工程,其中K18+220—K18+430设置了一段挡土墙。路基填方高度最高位11m。挡土墙横断面示意图如下:挡土墙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含构件C预制)→测量放线→工序A→地基处理→排水沟施工→基础浇筑→构件C安装→工序B→填料填筑与压实→墙顶封闭。   路基工程施工前项目部进行了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工作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总工程师主持实施,向项目部、分包单位的全体施工技术人员和班组进行交底,交底人员和参会人员双方签字确认。技术交底记录部分内容如下:   (1)筋带采用聚丙烯土工带,进场时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后即可用于施工。   (2)聚丙烯土工带的下料长度取设计长度。聚丙烯土工带与面板的连接,可将土工带的一端从面板预埋拉环或预留孔中穿过,折回与另一端对齐,并采用筋带扣在前端将筋带扎成一束。   (3)填土分层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根据拉筋间距、碾压机具和密实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为保证压实效果,所有填筑区域均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严禁使用羊足碾碾压。   (4)填料摊铺、碾压应从拉筋尾部开始,平行于墙面碾压,然后向拉筋中部逐步进行,再向墙面方向进行,严禁平行于拉筋方向碾压,碾压机具不得在挡土墙范围内调头。

写出挡土墙施工流程中工序A、工序B、与图中构件C的名称。写出挡土墙施工流程中必须交叉进行的工序。

工序A:基坑开挖;工序B:筋带铺设;构件C:墙面板。其中墙面板安装、筋带铺设、填料填筑与压实等工序交叉进行。

背景资料:某建筑施工单位在新建办公楼工程前,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209)规定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的各项基本内容,编制了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经相应人员审批后报监理机构,在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签字后按此组织施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计划以时标网络图(时间单位:月)形式表示。在第8个月末,施工单位对现场实际进度进行检查,并在师表网络图中绘制了实际进度前锋线,如下图所示:针对检查中所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的情况,施工单位均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索赔意向通知,并在监理机构同意的时间内上报了相应的工期索赔资料。经监理工程师核实,工序E的进度偏差是因为建设单位供应材料原因所导致,工序F的进度偏差是因为当地政令性停工导致,工序D的进度偏差是因为工人返乡农忙原因。上述情况,监理工程师对三项工期索赔分别予以批复。问题:

4、针对工序E、工序F、工序D,分别判断施工单位上报的三项工期索赔是否成立,并说明相应的理由。

某施工企业承担了一幢六层房屋的施工任务。根据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规定的各项职责,该工程的施工方项且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完成了项目组织结构模式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等准备工作。在第二层施工时,旁站监理员发现施工人未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要求进行操作,存在质量隐患。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下列各项内容中应首先确定的是(  )。

A:施工平面图 B:施工进度计划 C:施工方案 D: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某二级公路的一座隧道,根据施工图设计,起讫桩号K101+109~K101+404,长度295m,其中,明河10m,Ⅵ级国岩203m,V级围岩82m。根据隧道的围岩级别、地质情况和监控量测单位提供的数据,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决定在该隧道中采用如图4所示的工序进行开挖和支护,施工时从进口往出口方向掘进。图4中1~10代表开挖或支护的施工工序,开挖时每循环开挖长度为2m,开挖至K101+259时,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为60m。施工过程中,在K101+244~K101+249处发生了塌方。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规定妥善处理。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写出图4中施工工序1、2、3、5、6、9、10的名称。

某沿海有掩护高桩码头,长度为320m,宽度为25.1m,码头面标高为+6.1m,桩基采用钢管桩,钢管桩直径为φ1400mm,桩基处上层地质为淤泥质黏土。预制靠船构件上端长1.4m、下端长1.0m、高2.0m、平行码头前沿线方向宽1.2m,前排桩中心距码头前沿线2.5m,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开工前,项目部将本码头施工工序划分为:预制构件、桩基施工、上部结构施工、挡土墙施工、附属设施安装、挖泥、抛石护面、后方回填等八道工序。开工后项目部精心施工,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

根据项目部划分的施工工序,画出本工程的施工流程框图。

某矿建单位施工一半圆拱形巷道,该巷道设计净断面宽4.8m,锚喷支护,每断面布置13根锚杆,间排距800mm×100m,锚杆长2.0m。施工计划确定月进尺180m,四六制作业,采用三掘一喷,掘进进尺2.2m。施工队安排的工序质量检查规定,当日施工完成的内容中抽查1个检查点,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和巷道规格的施工质量内容,每个检查点锚杆选3根,喷射混凝土质量、巷道规格各选3个测点进行检查。施工队在某月完成了187m巷道掘进、支护施工。监理工程师该月组织了巷道施工质量中间验收工作。验收中,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查后在施工队自检资料中选取了8个断面的工序质量检查记录表,包括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检查表各8份作为本次验收数据。其中8份锚杆施工质量检查表格中的主控项目均填有锚杆抗拔力、锚杆托盘、锚杆孔深以及巷道净断面尺寸项目。一般项目栏中有锚杆间排距、锚杆外露、锚杆孔方向与井巷轮廓线角度3项。以上各对应项目在每份检查点检查记录栏内分别填写为合格(计有7项合格),没有其他数据,表的下端只有班组质量验收员的签名。另外8份喷射混凝土支护工序质量检查记录表的填写格式雷同。因为施工单位不能提供正确的锚杆抗拔力检测数据,故当月锚杆抗拔力质量检查采用现场实测检查。检查抽样12组,实测结果是9组中的所有锚杆均达到设计的90%以上,有若干锚杆的抗拔力可达到设计值的120%。但是另有一组取样5根,其中1根低于90%。而在1个连续区段范围里的另外2组中,每组同样取样5根,2组均有2根低于90%,但2组的平均值均超过设计值的90%。

施工队安排的工序质量检查有何不妥?说明正确做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